假期该怎样合理安排孩子玩手机,聪明的家长这样做
作者:李晴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2-07-22 18:21:32

“远离手机者得天下,痴迷手机者毁一生。”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各种应用程序的兴起,手机功能几乎覆盖了生活中的每个领域,也成为了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手机中的缤纷世界不仅让成年人无法抗拒,对孩子同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邻居家的小男孩奇奇今年9岁,是个独生子。前几年他总喜欢去我家玩,最近一段时间去我们家的次数也减少了很多,有时见到都不愿打招呼。上星期我找到邻居问奇奇是不是有什么心事,邻居说没事。但后来意识到奇奇沉迷于手机,有时玩的入迷都忘记吃饭。这才反应过来,是手机让孩子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开始严格控制奇奇玩手机的时间。

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们该如何引导?

一、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要以身作则,把手机专门放到一个地方,把玩手机的时间改为看书或者学习。父母的言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所以,想要孩子放下手机,做父母的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二、规定好使用手机时间

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规定好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定下使用手机规则,让孩子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每天什么时间上交手机,需要和孩子明确。假如孩子不遵守约定,家长就收回手机并关机。

三、选择合适的姿势玩手机

为了孩子的视力健康,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在黑暗当中玩手机,使用手机时尽量打开房间的灯;每次玩手机的时间不宜过长;注意玩手机的姿势,不要离得太近,更不要躺着玩。

四、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家长可以趁假期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的精力得到充分的释放,也能让孩子体会手机之外的乐趣。

在前不久,美国有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关于孩子手机的结果:50名是很少接触手机的孩子,另外50名是对手机痴迷孩子。调查结果如下,对手机痴迷的50名中只有两位考上了大学,50名很少接触手机的孩子,几乎所有的都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高额奖学金。从这个结果来看,可以说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总之,学会适度使用电子产品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课。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追寻网络世界之外的乐趣与美好。愿父母们共勉!

相关文章
  • 孩子学英语 家长该怎样鼓励
    据来自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能讲两种语言的人倾向于做出更理性的决定。任何语言的词汇都包含细微的差别和微妙的暗示,而这些偏差会潜意识地影响你的判断。
  • 如何拓展孩子的想象力,聪明妈妈这样做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动力。”
  • 会玩的孩子更聪明
    李玫瑾教授说:运动是大脑的聪明药,爱玩的小孩往往更优秀,成绩也更好。
  • 当孩子间发生矛盾,家长可以这样做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过:童年是经历各种自发体验的过程,既有温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冲突,嬉笑怒骂构成童年百态。
  • 孩子爱发脾气,家长要这样引导!
    《聪明养育》一书中提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正是教他管理情绪的好机会。
  • 对于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宋庆龄说过:“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是家庭。”
  • 孩子爱说谎,高情商妈妈这样做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 夫妻是一场牵着手的长期合作
    夫妻之间,应该遵循一些规则,比如忠诚、真心、相互依赖、无私心、为对方看想疑心大重的人不适合结婚。婚姻双方如果都希望保留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就不会拥有真正的婚烟。既然选择了婚姻,就代表着我们不能再像单身时候一样随意而为,而是做事要考虑到对方,考虑到与对方的合作。
  • 聪明人都是打圆场的高手
    只要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与我们自身有关,也许与周围的人有关。
  • 管教管理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是不一样
    认清你的角色,注意你的态度。面对孩子,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已,尽管你是他的监护人,但是他并不是你的囚犯和奴隶,你不能任意摆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