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里有个挺有意思的词,叫脱敏。可能有的人听过,但具体是咋回事儿,还真不一定清楚。脱敏,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让人逐渐适应某种原本会引起不适或恐惧的事物的方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脱敏这个词,看看它到底是个啥,以及它在生活中能咋用。

一、脱敏到底是咋回事儿?
(一)脱敏的定义
脱敏,专业点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人逐渐适应某种会引起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刺激,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这些负面情绪的目的。说得再简单点儿,就是让人“习惯成自然”,不再对某个东西感到害怕或紧张。
(二)脱敏的原理
脱敏的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说的“多练练就好了”差不多。一开始,可能对某个东西特别害怕,但要是慢慢地、一点点地接触它,就会发现,原来也没那么可怕。大脑就会逐渐调整对这个东西的反应,从原来的“高度紧张”变成“无所谓”。
(三)脱敏的应用
脱敏这个方法,在心理学上应用得可广了。像恐惧症、焦虑症这些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脱敏来治疗。比如说,有人特别怕狗,一见到狗就吓得不行。那就可以通过脱敏,让他一点点地接触狗,从看狗的照片开始,再到远远地看狗,再到慢慢地靠近狗,最后甚至能跟狗一起玩儿。这样一来,他对狗的恐惧就逐渐减轻了。
二、脱敏在生活中能咋用?
(一)应对恐惧和焦虑
生活中,恐惧和焦虑的事儿可不少。有人怕黑,有人怕高,有人怕社交。这些都可以通过脱敏来应对。举个例子,要是怕黑,那就可以试着在黑暗中待一会儿,一开始可能害怕,但多试几次,慢慢地就不那么怕了。
(二)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脱敏不仅能应对具体的恐惧和焦虑,还能提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人一遇到压力大的事儿,就紧张得不行,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那就可以通过脱敏,逐渐适应这种压力,让大脑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智。
(三)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不舒服的情况。有人特别怕跟陌生人打交道,觉得尴尬、不自在。那就可以通过脱敏,逐渐适应跟陌生人交流,从简单的寒暄开始,再到深入的聊天,最后甚至能跟陌生人成为朋友。这样一来,人际关系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三、脱敏,自己在家也能练!
(一)确定目标刺激
想要在家练脱敏,那首先得确定个目标刺激。就是想要逐渐适应的那个东西。要是怕狗,那狗就是目标刺激;要是怕黑,那黑暗就是目标刺激。
(二)制定脱敏计划
确定了目标刺激之后,那就得制定个脱敏计划了。就是打算怎么一步步地接触这个目标刺激。脱敏计划得慢慢来,不能一下子就把人扔到恐惧的环境里。得一点点地增加刺激的强度,让大脑有个适应的过程。
(三)执行脱敏计划
制定好了脱敏计划,那就得开始执行了。一开始,可能得靠点意志力来坚持,毕竟面对恐惧和焦虑,谁都不好受。但要是坚持下来了,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能这么勇敢。脱敏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变化,这样更能直观地看到进步。
(四)巩固脱敏成果
脱敏计划执行完了,那并不代表就完事儿了。还得巩固成果呢。就是得时不时地再接触一下那个目标刺激,确保自己真的已经适应了,不会再害怕或紧张了。巩固成果的时候,可以逐渐减少接触刺激的频率和强度,但别一下子就不接触了,那样可能会前功尽弃。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