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语言
作者:兰晓雅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2-11-01 08:48:12
心理学生活需要掌握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就是明白及流畅地运用语言。语言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称得上人类的一个奇迹。语言同样符合规律的适用性原则,它是依据社会生活的要求产生的,并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因为语言只在社会生活中才有存在的必要,它是社会生话的产物,是连接社会成员的纽带。在有些人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很突出。这些人或者为了逃避和他人联系和接触,或者因为外部环境逼迫,与其他人交往得非常少,甚至完全没有。结果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就表现出了狭隘或障碍,也非常不擅长学习外语。可见只有人与人之间保持联系与交流,语言才可能形成井延续下去。在人类心灵发展中,语言的意义极其重大。

只有语言发明之后,逻辑思维才能产生井得到发展,我们才能产生概念并了解不同的价值观。概念的形成井不是个人的力量,它的产生必将涉及整个社会,因为只有具备了普遍适用性,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为人理解。例如我们看见美的东西就会心里偷悦,原因就在于我们已经对美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有了共同的认识,或者已经确立了一项基本的审美原则。而思维和概念也如审美、智慧、感觉、知觉一样,以社会生活为源头,并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将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即诸如法规、图腾等,以及信仰等人类生存的规则,一定会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同。这一观点我们曾列举宗教的例子,展开过讨论井得到验证,同时我们还得出,无论是个体的角度还是团体的角度,适应社会生活都是心灵最主要的任务。所有公正、正直等我们视为人类性格的宝贵品质,都是人类杜会所需要的品质。社会生活所必须

的要求塑造了人类的心灵,并引起了心灵的一切活动。责任感、忠诚、热爱真理等美德,正是符合了社会生活中的普遍适用性原则,才得以形成并延续至今。

可见只有站在社会的立场上,我们才能对一种性格的优劣做出判断,因为一个人的性格就如同科学、艺术、政治上的成就一样,只有证明它具有普通适用性原则才能为人所接受,被人注意。也就是说,我们习惯用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来衡量评价此人。我们往往用一个理想化的形象作为标准,来评价具体的人。这个理想的形象能借助有益于整个社会的方法,从而解决个人的难题,并将自己的社会感提升到某种高度。

相关文章
  • 说话直指人心,一言顶万语
    有价值的沟通在于用心交流,用心交流不在于说多少话,而在于是否将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
  • 说话简洁,一言顶万语
    睿智的人,说话时非常简洁,能给听者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
  • 微笑是一门人人都应该学会的身体语言
    要了解幸福和愉快的心情之间、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之间的联系有多紧密,只需对比一下当我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时和疾病缠身、痛苦焦虑时,周遭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我们就会得到答案。健康对一个人的幸福确实很重要。为了金钱、升职、学业、荣誉,甚至肉欲和其他欢娱而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是最大的愚蠢。
  • 心灵生活的社会性
    这些规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个人产生影响,但个人却无法影响这些规律,即便有影响也是在有限的范围内。
  • 人生准备也是心灵的准备
    个体心理学有一个基本原理,即将心灵的所有表现都看成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所做的准备。各种心灵活动中可以看出,个人为了实现所有的愿望,为了梦想中的未来,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做准备。
  • 多大都需要心灵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人们精神上的痛苦并没有让他们对生活绝望,他们可能会获得某种心理方面的补偿,抚平心灵的创伤。
  • 顺应心理也是一种淡定、灵活的心态
    顺应心理的教育理念,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父母需要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才能去落实相关的理念和方法。
  • 每个心灵都需要不断的学习
    因为每个人都没有成熟的思想和洞察力,在这样的坏境中,每个人往往会产生一个不好的印象,假如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没有消除这种想法,那他的心灵就会按照这一轨迹继续发展,与世界不和谐的想法就可能会在他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
  • 心灵成长才是人类真正的年龄
    可以说人类只有在对自己特别有利的环境中才能生存下去。至于原因,大家应该都明白。而只有社会生活能够为人类创造出有利的生存环境。
  • 我们需要的是良言一句三冬暖的知心人
    我们要成为那个“良言一句三冬暖”的人,不要成为那个“恶语伤人六月寒”之人,在说话过程中要多多鼓励旁人才行。这里可以用到心理学的南风效应也叫做“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