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收到私信问,"非全日制考心理咨询师证到底难不难?"作为从业7年的心理咨询师,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实际情况。
去年我带的培训班里有个幼儿园老师小王,每天下班要哄娃睡觉,十点后才能看书。非全课程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时间分配,她坚持用碎片时间听课程录音,午休做案例分析,半年硬是把300学时的网课啃下来了。考试那天她跟我说,"最难的不是题目,是每天跟自己较劲的那股劲儿。"
考证流程其实挺透明,先修满基础课时→参加线下实操培训→通过全国统考。重点在于实操环节,像去年考试新增了情景模拟环节,要求当场处理来访者的突发情绪。有位做HR的学员反馈,平时工作中积累的沟通技巧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
费用方面要特别注意,正规机构收费在6800-12800之间,包含教材和考试费。上个月有学员差点被骗,某机构打着"“抱过”"旗号收3万,结果连培训资质都没有。建议认准中科院心理所或人社部备案的培训机构。
现在很多高校开设在职进修班,比如北师大非全心理咨询硕士班,允许先修学分再申硕。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工作稳定的在职人员,我认识的小学心理老师张姐就是边工作边修学分,三年拿下了硕士学位。

心理咨询师月入过万是真的吗?
一、行业现状,有人吃肉,有人喝汤
心理咨询师的收入差距非常大,用“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形容再贴切不过。
机构打工族,刚入行的新手在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上班,月薪普遍在3000-6000元之间。二三线城市可能更低,有些地方底薪甚至不到2000,主要靠提成。
独立执业者,积累了一定口碑的咨询师,单次咨询费能达到300-800元。如果每周稳定接10个来访者,月收入确实能过万。但这类人往往需要3-5年的经验积累。
线上接单派,部分人在壹心理、简单心理等平台兼职,但平台抽成高(普遍30%-50%),实际到手收入可能还不如线下接私活。
二、为啥有人能月入过万?
那些真正赚到钱的咨询师,通常有这几个特点,
1. 专业背景硬,心理学硕士起步,督导时长500小时以上,手里攥着国家二级/三级咨询师证(虽然考试取消了,但证书依然被认可)。
2. 细分领域强,比如专门做青少年心理、婚姻情感咨询或职场压力疏导,比“万金油”型咨询师更容易定价。
3. 会搞自我营销,在短视频平台做心理科普,在社区开公益讲座,甚至和学校、企业合作,这类人根本不愁客源。
4. 城市地段好,一线城市单次咨询费普遍比三四线城市高200-300元,北京上海资深咨询师收费800元/小时不算稀奇。
三、别被“高收入”忽悠了
这行看着光鲜,实际门槛比想象中高得多,
前期投入大,考证只是入门,后续还要花几万块参加各种培训(家庭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督导费每小时300-500元是常态。
客源不稳定,新手咨询师可能两三周才接一单,很多人熬不过前两年就转行了。
心理消耗大,每天听客户倾诉负面情绪,自己也得定期找督导做心理疏导,不然容易职业倦怠。
有个真实案例,朋友在成都做了5年心理咨询师,现在月收入勉强过万。但她算过账——每年培训支出2万多,督导费1万多,社保还得自己交,实际收入和普通上班族差不多。
四、普通人入行前要想清楚
如果冲着“月入过万”盲目转行,大概率会失望。但要是符合下面这些条件,确实有机会,
本来就是教师、医生等有相关经验的职业转型
愿意花3-5年时间沉淀专业能力
有持续学习的经济实力(这行真的需要终身学习)
擅长和人打交道,能建立信任关系
现在有些培训机构打着“包就业、高收入”的旗号招生,千万别上当。心理咨询是助人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责任心,不是靠背几个话术模板就能赚钱的。
说到底,心理咨询师能不能月入过万,就像问“开饭店能年入百万吗”——有人能做到,但多数人只是勉强维持。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资源积累和市场需求。那些真正做得好的人,往往早就把“赚钱”放在第二位了。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