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问我,"想考心理咨询师到底该找谁报名?"作为“上岸人”,今天就把报考的全流程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看完这篇能帮你少走90%的弯路。
首先要明确,现在市面上有三大主流颁证机构,中科院心理所、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这仨单位都不接受个人直接报名,必须通过他们授权的培训机构。别信那些"官网直报"的鬼话,官网上连报名入口都没有!
怎么选靠谱机构?记住这三点,
1. 必须能出示授权文件(要求看红头文件)
2. 课程总价别超过4000块(正常价格在2800-3500之间)
3. 签合同时重点看退费条款(7天无理由退费必须有)
报考流程分四步走,
① 选机构交费(记得要发票)
② 修够192课时(每天1小时,2个月能学完)
③ 参加线下机考(全国50多个考点可选)
④ 45天后查成绩(考后3个月拿证)
特别注意两个坑,
第一坑,有些机构说"“抱过”",千万别信!考试全程人脸识别+摄像头监控,作弊直接进黑名单。
第二坑,警惕二次收费!正规机构考试费都包含在学费里,补考费每次也就300左右。
证书考下来有什么用?给大伙说个实在话,要是想开诊所确实不够,但做心理热线接线员、社区心理服务完全够用。我认识的朋友有靠这个证转行做情感咨询的,时薪能到300-500。
学姐提醒,现在报考要抓紧了。中科院心理所每年安排5月和11月两次考试,但考前3个月就得完成课时。比如想参加11月考期,最晚8月就得开始上课。

心理咨询师证书考下来到底有没有用?
一、考证≠能接咨询
很多人以为考完证就能挂牌当咨询师,其实这是个误解。现在市面上的证书(比如中科院心理所的基础培训证书)本质上只是入门学习证明,和过去国家二三级资格证书完全两码事。去年有个朋友考完证,兴冲冲去心理机构应聘,结果人家直接问,“你有接个案的经验吗?跟过督导吗?”一下就给他问懵了。现在行业里更看重的是实操经验+持续学习,光有证书就像考了驾照但没上过路,关键时刻真不敢让你上手。
二、证书的实际用途
虽然不能直接执业,但这个证也不是白考的,
1. 社区工作神器,街道办、学校、妇联这些单位招聘心理相关岗位时,有证书绝对是加分项。去年我们社区招心理辅导员,持证应聘者的起薪直接比其他人高500块。
2. 兼职敲门砖,线上心理平台接单做倾听者,或者给心理类公众号写稿,有证书更容易过审。认识个宝妈用证书入驻了某倾诉平台,每个月能赚个买菜钱。
3. 转行过渡梯,想从教师、HR转行做心理相关工作的,系统学完考证课程确实能搭建基础知识框架。我见过最狠的是个程序员,考完证又自费学了两年疗法,现在真转行开了工作室。
三、哪些人适合考证
1. 工作需要型,教师、医护、社区工作者等需要心理学加持的职业,学完确实能更好处理工作中的人际问题。
2. 自我成长型,比如总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的家长,或者想改善夫妻关系的,学点心理学确实管用。
3. 长远规划型,打算未来往心理行业发展的年轻人,可以当作职业储备(但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
四、“防坑”攻略
1. 警惕“包就业”承诺,有些机构说考完证安排就业,十个有九个是坑。现在正规心理机构招人至少要300小时以上的咨询经验。
2. 别指望一夜暴富,网上吹嘘“时薪上千”的案例看看就好,新手咨询师前三年能收支平衡就算不错。
3. 后续投入更重要,考证只是开始,后续的督导费(每小时300-800元)、培训费(工作坊动辄上万)才是重头戏。
五、2023年的新变化
现在报考要注意这几点,
1. 必须通过机构报名,个人没法直接报考
2. 考试难度在增加,去年通过率降到60%左右
3. 课程大纲调整,新增了危机干预等实用内容
到底要不要考这个证?我的建议是,如果冲着立马赚钱就别考,但如果想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或者为未来铺路,这钱花得值。就像我邻居大姐说的,“哪怕对了没当咨询师,学的东西让我跟青春期儿子少吵十回架,这学费也赚回来了。”
(温馨提示,报考前一定要查清机构资质,别轻信“免考“抱过””的鬼话。现在正规考试都是线下机考,监考比驾照考试还严。)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