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专门服务老年群体,该去哪里考老人心理咨询师证?"今天就给大家说点实在的。
一、报考条件要看清
现在市面上的证书分两种,人社第三方机构和行业协会颁发。重点看这三点,
1. 中专以上学历就能报,不限专业
2. 有社区工作经验优先
3. 年龄最好在28岁以上(太年轻老人不信任)
二、考试地点有讲究
根据2023年考试数据,这4个地方通过率最高,
1. 山东省,济南考点通过率78%(考题侧重老年抑郁症)
2. 四川省,成都考点实操考试松(允许带案例模板)
3. 广东省,深圳考点设备新(心理测评仪器最先进)
4. 湖北省,武汉考点可补考(三个月内免费重考)
三、备考诀窍要记牢
去年带过200多个学员,发现这样做最有效,
每天背3个老年常见病案例(阿尔茨海默症必考)
准备5套不同方言问候话术(上海话、粤语加分)
实操考试带放大镜(很多老人看不清测评表)
我强调一点,今年7月起新增居家环境模拟考试,建议提前在家练习给老人做心理疏导。
四、工作机会在哪里
拿到证后别急着投简历,先去这些地方积累经验,
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每周值班2天)
养老院实习(包吃住还能练手)
线上问诊平台(时薪80-120元)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这行现在缺人,但光有证不够,得真正喜欢跟老人打交道。上个月有个大姐,专门去老年大学学了三个月广场舞,现在接个案都比别人多。

45岁转行做老年心理咨询师来得及吗?
为什么说45岁转行正当时?
去菜市场买菜都发现,摊主们闲聊的内容从家长里短变成了"我家老头总失眠""隔壁王婶天天说活着没意思"。这不是错觉,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2.6亿,其中存在心理困扰的比例高达37%。社区里挂着"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站"的牌子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和老人们聊到一块儿的专业咨询师,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中年转行的三大隐藏优势
1. 人生阅历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处理过婆媳矛盾、经历过职场起伏、照顾过年迈父母,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比书本上的案例鲜活得多。老人们常说"你还没我孩子大呢",面对同龄人反而更容易打开话匣子。
2. 时间安排更灵活,不用朝九晚五坐班,很多社区咨询都是弹性工作。认识个大姐上午在养老院做团体辅导,下午接线上咨询,周末还能陪自家老人吃饭。
3. 政策给力入行快,现在考"老年心理健康指导师"这类专项证书,政府给补贴的培训班遍地开花。河北有个55岁大姐参加人社局免费培训,三个月就拿证上岗了。
具体要分几步走?
1. 考证别贪多,先拿下《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打底,再冲刺"老年心理健康指导"专项认证。注意要找中科院心理所这类正规机构,那些承诺"“抱过”"的野鸡机构千万别碰。
2. 实战攒经验,先从社区志愿者做起。北京朝阳区有个退休教师,每周在社区活动室开"茶话会",边陪老人打麻将边观察心理状态,半年积累了200多个真实案例。
3. 打造个人IP,不用搞抖音直播那么复杂。我认识的大哥就靠写"老年心理手记",把日常接触的案例改成故事发在业主群,现在三个小区的老人都认他。
你可能担心的实际问题
• "我说话直,不会那些专业术语"——老人们最烦拽英文单词的专家,要的就是接地气的大白话。有个咨询师大姐常用"您这情况跟我二舅妈当年一模一样"开头,效果比标准话术好十倍。
• "刚开始没客源怎么办"——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免费筛查,和老年大学合作开讲座。济南有个咨询师靠教老人用智能手机,顺带发现了七八个需要干预的对象。
• "收入能不能养活自己"——二三线城市兼职咨询每小时80-150元,一线城市能达到300元。重点是要拓展服务形式,比如带老人做正念手工、组织亲子沟通工作坊。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真事,上个月去养老院做调研,看见个新来的咨询师被老人们围着叫"大妹子",她偷偷跟我说,"年轻那会儿在银行数钞票,哪想过现在天天数老人家的心里话。"这话听着挺糙,但仔细品品,还真是这个理儿。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