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师都在讨论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待遇问题,我特意翻遍了教育局文件和二十多所学校的内部规定,发现今年心理咨询师的奖励制度确实有大动作。先说重点,课时费补贴翻倍、个案奖励上不封顶、评职称单独开通道,尤其是班主任转型、有专业证书的、擅长危机干预的三类老师,收入至少能涨三成。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钱袋子。原先做个案咨询每小时补贴30-50块,现在直接按难易程度分级,普通咨询80元/小时,危机干预120元/小时,团体辅导按人头每人补贴10元。像李老师上学期处理了3起学生自伤事件,光危机干预补贴就拿了2400元。
晋升通道也打通了"快车道"。以前心理咨询师和主科老师拼课时量,现在单独设置考核指标,完成200小时咨询量可直接参评中级职称,指导学生心理社团还能折算成教研成果。去年转岗的王老师就是靠带心理剧社团,提前两年评上了一级教师。
不过有三点要注意,一是必须持证上岗,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缺一不可;二是所有咨询记录要上传心理云平台存档;三是每年要完成40学时继续教育。建议想转型的老师先去考个中科院的培训证书,很多学校现在报销考试费。
说到对了给大家提个醒,有学校开始试点"心理服务积分制"。比如开展家长讲座能积10分,处理危机事件积20分,积分能兑换假期或者培训机会。这个月刚有位老师用积分换了去北师大进修的名额,可比发钱实在多了。

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考哪些证书才吃香?
☆1.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证书☆
虽然2017年国家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统考,但之前考下来的二级、三级证书依然有效。很多学校招聘时还是会看这个证书,尤其是公立学校。如果你手里有这本证,可以直接证明你的专业基础。
不过要注意,现在市面上有些机构打着“国家认证”旗号招生,一定要擦亮眼!认准中科院心理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这是目前行业认可度较高的替代证书,学习内容也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
在学校工作,教师资格证几乎是标配。但如果你想专攻心理咨询方向,建议考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师资格证。这个证能直接证明你具备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很多学校招聘时会明确要求“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优先”。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青少年心理发展、危机干预、团体辅导等,和学校工作场景高度匹配。而且考下来后,还能顺带提升你在课程设计、家校沟通方面的能力,实用性很强。
☆3. 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
如果想往专业深度发展,注册心理师的含金量非常高。这个认证由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颁发,审核严格,需要具备一定时长的实习经验和督导时长。
虽然考试门槛高,但一旦拿到手,在学校系统里会非常吃香。特别是重点中小学或国际学校,招聘高级心理咨询岗位时,常常会优先考虑有注册心理师资质的候选人。
☆4. 专项技能培训证书☆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涉及的具体场景很多,比如危机干预、沙盘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等。考取这些细分领域的证书,能让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有底气。
推荐几个实用方向,
沙盘游戏治疗师认证,适合小学或幼儿园场景,通过沙盘互动帮助学生表达情绪。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证书,针对中学生时间紧、问题明确的特点,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心理健康辅导员认证,教育部直属单位颁发,内容侧重校园常见问题处理,比如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等。
☆5. 心理学相关学历证书☆
虽然不算“资格证”,但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学历绝对是加分项。学校招聘时普遍倾向科班出身的人才,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心理学专业学生。
如果非科班出身,可以通过在职研究生或网络教育补一个心理学相关学历。比如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贴近学校工作实际,还能积累人脉资源。
☆学姐提醒几个关键点☆
别盲目考证,先明确职业方向。比如打算在小学工作,可以侧重儿童心理发展类证书;如果想去中学,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和危机干预相关培训。
实践经验更重要,学校更看重“能上手”的人。考证的同时,尽量多参与实习、志愿者活动,比如去社区做心理辅导,或者在学校兼职心理老师。
避开山寨证书,优先选择人社部教职认证、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所等权威机构颁发的证书,谨防某些商业机构打着““抱过””旗号忽悠人。
把这些证书和实际能力结合起来,你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岗位上绝对能“站得住脚”。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充分的人,早点规划,早点行动吧!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