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好多同学私信问学校心理咨询师报考的事,我发现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最新要求就盲目准备。今天一朋友就跟大家唠唠实话,尤其下面这六类朋友,今年报名铁定过不了初审!
第一类,学历不够硬还死磕的
现在全日制本科是基本线,自考本科必须带学位证。去年有个大专毕业的学员,花了三个月准备材料,说一千,道一万初审都没过。我强调一点,学前教育、体育专业想转行的,必须补修心理学基础课程。
第二类,工作年限玩"数字游戏"的
很多培训机构说"相关工作经验满2年就行",千万别信!教育局最新文件明确要求,
中小学岗,3年以上教学经验+1年兼职咨询
高校岗,必须持证辅导员工作满2年
去年某重点中学老师就栽在这儿,教学年限够但缺咨询经历,白交了两千报名费。
第三类,证书乱考一通的
现在市面上ACI、APEI这些野鸡证书早就不认了!认准三个证,
1. 人社部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门槛)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进学校必备)
3. 注册心理师(高校岗优先)
重点提醒,2023年起新增危机干预专项培训证书,报考重点校区的必须有。
第四类,体检存在硬伤的
今年新增五项体检标准,
色觉异常II度(红绿色盲)
双耳听力障碍佩戴助听器仍低于3米
严重口吃(每分钟停顿超5次)
手部功能性障碍
精神类疾病史
某考生笔试面试都过了,却因色盲被淘汰,冤不冤?
第五类,政审材料不齐全的
除了无犯罪证明,现在要加三份材料,
原单位师德证明(需负责人亲笔签名)
社区日常行为评估表
个人征信报告(重点查网贷记录)
去年某考生就因大学期间校园贷记录被刷,这些坑千万要注意!
第六类,面试准备跑偏的
别再练那些理论问答了!今年面试新增三个场景,
1. 学生自残应急处置(限时3分钟)
2. 家长投诉应对(现场模拟)
3. 跨部门协作演练(与教导主任、班主任三方会谈)
建议多去学校实习,真实案例比模拟题管用十倍!
一朋友掏心窝子说两句,现在报考越来越严,但通过率反而从15%涨到22%,说明准备充分的人多了。重点要吃透《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诀窍》(2023版),今年三分之一的考题都出自这里。建议大家盯紧教育局官网,别轻信培训机构的小道消息。

学校心理咨询师真实收入大调查
一、地域差异比想象中更大
一线城市公立学校的在编心理老师,月工资普遍在7000-12000元之间。比如北京某重点中学的王老师,工龄8年,每月到手约9500元,加上年终奖和各类补贴,年收入大概13万。但在三线城市教书的李老师情况就不同了,虽然同样是公办学校正式编制,每月到手工资只有4800元左右,算上绩效年收入勉强到6万。
二、公办民办待遇两重天
私立学校的工资看起来高些,但隐形福利少得多。广州某民办高中的陈老师月薪1.1万,但没有住房补贴、餐补,年终奖也只有公办学校的三分之一。最现实的是,民办学校更看重课时量,很多心理老师还要兼带德育课或者当班主任。
三、编制才是硬道理
有没有编制差别巨大。杭州某区实行合同制招聘的心理老师,虽然做着同样的工作,但五险一金按最低标准缴纳,节假日福利减半,年薪比在编同事少3-4万。不过也有特例,像深圳某些学校实行"聘任制教师"同工同酬,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见。
四、额外收入从哪来?
除了固定工资,不少心理老师会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收入,
1. 周末在培训机构兼职讲课,每小时200-400元
2. 接线上心理咨询,按次收费100-300元
3. 参与编写心理健康教材,赚取稿费
但要注意,这些兼职需要提前向学校报备,有些单位是明令禁止的。
五、工作强度别小看
很多人觉得心理老师清闲,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除了日常咨询、上课,还要做危机干预、组织活动、写材料报表。某二线城市初中老师吐槽,"每周20节课,加上午间接待、晚上家长咨询,真正做咨询的时间不到四分之一。"
六、隐性福利要算清
公办学校的福利往往被忽略,北京某附中提供教师公寓,月租只要市价的1/3;上海某小学给教师子女入学优先权;多数学校寒暑假工资照发,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收益。
七、未来发展看这里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部分地区开始增设专职心理教师岗位。江苏从2023年起要求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职心理老师,浙江把心理教师职称单列评审。虽然目前收入不算特别高,但职业稳定性在社会职业中仍具优势。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这工作到底值不值得干?其实关键看追求什么。如果图稳定和寒暑假,公办学校确实不错;要是想多挣钱,可能需要另辟蹊径。不过话说回来,能坚持在这个岗位的人,大多还是真心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