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心理咨询师报考避坑指南:这五类人直接刷下来

艾伟

艾伟

2025-04-24 14:48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关注

收到不少宝妈和幼教老师的私信,"想考幼儿心理咨询师证,但总担心自己条件不够怎么办?"作为从业8年的持证咨询师,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划重点,手把手教你避开报名雷区。

先上干货,2023年最新报考要求其实就三大硬指标,

1. 学历门槛,中专以上(幼教/护理/心理学相关专业优先)

2. 年龄要求,满20周岁(以身份证日期为准)

3. 培训证明,必须完成120课时官方课程(注意!去年新增了实操课要求)

但根据我们行业内部统计,每年有35%的报名者栽在这五个坑里,

① "以为有教资证就能报"——错!去年开始必须单独考心理咨询培训证明

② "函授本科行不行"——可以!但学信网查不到的学历直接淘汰

③ "超龄能不能考"——超过55岁要有幼儿园在职证明(这个很多中介都不说)

④ "跨专业报考"——非相关专业需额外补修3门基础课

⑤ "找代报名机构"——今年开始人脸识别审核,被发现代报直接进黑名单

重点提醒三个关键时间节点,

3月15日前要完成课程学习(今年实操课新增儿童沙盘模拟)

4月20日截止材料提交(推荐信模板别用网上的旧版)

6月现场审核必须带齐,身份证原件+纸质学历证明+红底证件照(别用精修图!)

特别说下宝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家带娃期间能考证吗?完全可以!但要注意2023年新规要求,非在职人员需提供社区志愿服务证明(去街道办开儿童活动协助证明就行)。

对了给个实在建议,现在市面上6980元的"“抱过”班"千万别信!官方考试费就680元,自己按大纲复习完全够用。记住,这个证考的是真本事,去年通过率只有58%,那些承诺“抱过”的都是割韭菜。

幼儿心理咨询师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
幼儿心理咨询师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幼儿心理咨询师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核心理论☆

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这是必考中的必考!记住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孩子通过动作和感官探索世界,比如抓玩具、扔东西。

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用符号思考,但思维以自我为中心,比如觉得“月亮跟着自己走”。

考试常考“守恒实验”,比如两杯一样多的水,倒入不同形状杯子后,孩子会认为水量变了。

2.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阶段

重点记自主 vs 羞怯(1-3岁)主动 vs 内疚(3-6岁)这两个阶段。

比如,3岁孩子自己穿鞋时,家长如果耐心等待而不是包办,能培养“自主感”;反之过度批评会导致“羞怯”。

☆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

1. 分离焦虑

多发于入园初期,表现为哭闹、拒绝离开家长。

咨询建议,引导家长逐步分离(比如从短时间到长时间),同时用安抚物(如玩具)过渡。

2. 攻击性行为

成因可能是模仿(家庭环境)、需求未被满足或情绪表达不当。

处理时别急着批评,先观察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孩子打人是因为想玩别人的玩具,还是想引起注意。

3. 语言发育迟缓

区分正常差异和病理原因(如自闭症)。

考点,2岁词汇量少于50个、3岁不会简单句子时需警惕。

☆三、咨询技术“接地气”用法☆

1. 游戏治疗

幼儿不会直接表达情绪,但会在游戏中“演”出来。比如反复推倒积木可能代表内心不安。

考试会问,“孩子画了一幅全是黑色的画,可能代表什么?”——答案可能是情绪压抑或恐惧。

2. 家长沟通技巧

避免用专业术语,比如别说“你孩子有客体永久性认知不足”,换成“宝宝现在还不太理解东西看不见了也还在”。

给家长的建议要具体,比如“每天抽20分钟专心陪孩子玩,不刷手机”。

☆四、伦理与法律考点☆

1. 保密原则

除非涉及儿童安全(如虐待、自伤),否则不能泄露咨询内容。

考点,如果家长问“孩子说了什么”,需委婉拒绝,比如“我们更关注如何帮助孩子,而不是具体对话”。

2. 知情同意

即使孩子年龄小,也要用简单语言告知咨询目的,比如“咱们一起玩,看看怎么让你更开心”。

☆五、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1. 文化差异的影响

比如某些地区认为“孩子怕生是懂事”,而心理学可能认为需要引导社交。咨询时要尊重家庭背景,避免一刀切。

2. 生理与心理的关联

挑食、睡眠差可能引发情绪问题。考题可能会给案例,让你判断是心理方面还是生理方面主导。

☆六、考试实战技巧☆

1. 案例题怎么答?

分三步,描述问题(如“分离焦虑”)、分析原因(家庭过度保护)、给出建议(渐进式分离)。

避免空话,比如“加强沟通”要具体到“每天放学后问孩子三个幼儿园好玩的事”。

2. 易混淆概念

“自闭症”vs“选择性缄默症”,前者广泛社交障碍,后者只在特定场合(如学校)不说话。

“惩罚”vs“自然结果”,惩罚是人为的(如不许看电视),自然结果是行为直接导致的(如不吃饭会饿)。

好了,以上就是你需要牢牢掌握的考点。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理论,考试时遇到案例分析题才不会慌。学姐提醒一句,真题里经常出现“家长应该怎么做”的提问,记得答案要具体、可操作!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

艾伟

心理咨询 | 创作者  IP属地:新疆
文章391
粉丝87
关注13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

特别推荐

作者影响力排行

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