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补考,这3件事没做直接挂科

兰晓雅

兰晓雅

2025-04-28 16:48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关注

"老师,我心理咨询师三级笔试差2分没过,补考到底要注意啥?"作为一个带过200+补考学员的老司机,今天说点大实话。去年有个学员小张,补考前一周还在刷抖音追剧,结果实操考试连沙盘摆放顺序都记混了,白白浪费380块补考费。今天就给大家划重点,特别是第三点,八成考生都会栽跟头!

第一件大事:补考报名别踩坑

今年补考报名截止是8月25号下午5点整,注意不是以寄出材料为准,而是材料必须在这之前送到考试中心。上个月有个学员用普通快递寄材料,结果遇上暴雨耽搁了,对了只能再等半年。建议用顺丰特快,多花30块买个安心。报名表上的证件照要蓝底正装,去年有人用红底生活照直接被退回,耽误报名时间。

第二件大事:复习资料要更新

别再用去年买的教材了!今年4月新版考纲新增了危机干预流程,变动了17处考点。重点看《咨询技能》第三章和《测量与评估》新增的房树人测验评分标准。建议去官网花98块买最新模拟题库,上周刚更新的50道案例分析题,至少有3道会出现在补考试卷里。

第三件大事:考试当天保命细节

上午笔试记得带2B铅笔和橡皮,去年考场不提供文具。下午实操考试千万别穿高跟鞋,有个考生因为走路响声太大被扣了仪态分。最要命的是案例分析环节,说话时绝对不能用"我觉得",必须说"根据xx理论",这是评分硬指标。上个月模拟考,30%的考生就死在这句话上。

个人建议:现在开始每天练1个咨询场景录像,用手机自拍回看。特别注意坐姿要前倾15度,双手自然交叠放在膝上,这个肢体语言能加印象分。上周带的一个学员照这个方法练了10天,模拟考直接提了22分。

学姐提醒:补考通过率其实比初考高15%,因为考过的人知道短板在哪。但千万别以为简单就松懈,去年就有考生补考分数比初考还低8分。记住,重点突破错题本上前三次模考的错误点,比盲目刷题有用10倍。

心理咨询师三级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实操环节评分细则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实操环节评分细则

一、实操考试考什么?流程先摸清

考试一般分三个环节:建立关系→信息收集→干预处理。考生需要模拟真实咨询场景,面对“标准化来访者”(由考官或演员扮演),在15-20分钟内完成一次完整咨询。

流程关键点

1. 开场暖场:3分钟内建立信任感,比如简单自我介绍、说明保密原则,语气自然不生硬。

2. 问题澄清:10分钟聚焦核心问题,通过提问、倾听、共情,引导来访者表达真实需求。

3. 初步干预:5分钟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切忌“一刀切”,要体现灵活性和专业性。

二、评分标准拆解:四大板块决定分数

考官的评分表主要看四个维度,每项占比不同,重点抓大放小:

1. 沟通能力(30%)

倾听技巧:是否频繁打断来访者?眼神、肢体语言(点头、前倾)是否传递关注?

提问质量:避免“为什么”等质问式问题,多用开放式提问(“能具体说说当时感受吗?”)。

2. 问题评估能力(25%)

能否快速识别来访者的核心诉求(比如表面是工作压力,实际是家庭关系问题)。

对心理问题的初步判断是否合理,比如区分一般心理问题 vs 严重心理问题。

3. 干预方案(30%)

建议是否具体、可行?比如针对焦虑情绪,教“深呼吸法”比单纯说“别紧张”更得分。

是否尊重来访者意愿?比如询问“您觉得这个方法适合吗?”体现合作态度。

4. 专业素养(15%)

伦理意识:是否回避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如重度抑郁建议转介)?

语言规范:避免绝对化表述(“你必须……”),多用“可能”“或许”等弹性词汇。

三、备考技巧:练“实战”比背书有用

1. 模拟练习要“真”

找同伴扮演来访者,按考试流程走一遍,录下视频复盘。重点观察自己的语速、表情、停顿是否自然,有没有“背台词”的生硬感。

2. 常见问题库要熟

考试题目大多围绕职场压力、亲子矛盾、婚恋问题等高频话题。提前准备3-5个案例模板,学会“拆解问题—找理论支撑—给解决方案”的套路。

3. 细节加分项

时间控制:提前用手机计时,避免超时或过早结束。

突发情况应对:比如来访者突然沉默,可以说“您需要时间整理思路的话,我们可以暂停一下”。

四、考场高频“翻车点”

1. 过于依赖理论术语

比如把“合理情绪疗法”直接搬出来,反而显得教条。换成“我们可以试试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更接地气。

2. 忽略非语言信息

考官会观察你是否注意到来访者的微表情(如搓手、眼神回避),并适时回应:“您刚才提到……的时候,似乎有些犹豫?”

3. 干预方案太笼统

错误示范:“多运动、放松心情”。正确做法:具体到“每天散步15分钟,记录情绪变化”,让方案可操作。

学姐提醒一点:实操考试的核心是考察“像不像个真实的咨询师”,而不是“理论专家”。放松心态,把焦点放在来访者身上,自然就能发挥出最佳状态。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