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收到很多学员私信:"老师,我今年备考心理咨询师二级,但教材实在太厚了,根本找不到重点!"作为带过800+学员的资深辅导员,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抓准考试命脉。看完这篇,至少能帮你节省200小时无效复习时间!
先划重点:根据今年3月最新考试大纲,这7个章节占分超68%!
1. 变态心理学(必考案例分析)
2. 咨询技术中的共情与阻抗处理
3. 心理测量常用量表使用规范
4. 儿童发展关键期特征
5. 危机干预的6步操作法
6. 咨询关系建立的黄金15分钟
7. 伦理守则的20条红线和对应处罚
这里要别忘了:去年新增的"网络心理咨询注意事项"今年可能出大题!建议重点掌握设备调试、网络中断应急处理、线上咨询记录规范这三部分。去年参加补考的学员反馈,至少有12分相关内容。
备考技巧方面,建议采用"三刷法":
第一遍:用荧光笔标出教材里的"例如""特别注意"等字眼
第二遍:把近5年真题考点标注在教材对应位置
第三遍:用便利贴把易混淆概念贴在床头(比如焦虑症和恐惧症的区别)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位宝妈学员,每天只有3小时复习时间,就按这个方法专攻重点章节,说一千,道一万案例分析题拿了满分。她说考试时看到题目都在重点范围里,"就像提前拿到了标准答案"。
说一千,道一万强调两个坑千万别踩:
✘ 不要死磕基础心理学发展史(最多考2分选择题)
✘ 不要盲目刷模拟题(市面80%的模拟题超纲)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最容易挂科的三个题型
考过心理咨询师二级的都懂,这考试看着题目中规中矩,实操起来处处是坑。今天咱们不整虚的,直接唠唠那些年考场上坑哭一片的三大题型,句句都是老考生们用挂科换来的血泪经验。
一、个案分析题:别让理论成了纸上谈兵
这题型看着简单,给个案例让你分析,十个考生八个栽。常见情况就是考生把理论背得滚瓜烂熟,结果案例里求助者明明有焦虑躯体化症状,还非往抑郁症上套。去年考场上有个典型案例:中年女性因孩子高考出现失眠心悸,结果有人硬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理论,完全没注意到母亲角色转变带来的适应性问题。
破解招数:每天拆解2个真实咨询案例,重点练"症状表现→理论匹配→排除诊断"的思维链条。比如遇到青少年情绪问题,先区分是青春期叛逆还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前兆,千万别抱着一个理论生搬硬套。
二、论述题:答得长不等于得分高
很多考生以为把教材段落默写上去就能得分,结果洋洋洒洒写满答题卡才得一半分。去年有道题让论述人本主义在青少年咨询中的应用,不少人把罗杰斯的理论原封不动抄上去,却漏了最关键的两点:具体咨询场景中的技术转化(比如如何建立共情关系)、与认知行为疗法的配合使用。
实战技巧:拿到题目先花3分钟列提纲,按"理论要点+实操转化+案例佐证"的结构来。比如答家庭系统理论,先写基本观点,接着说明在夫妻咨询中如何绘制家谱图,对了举个调解亲子关系的实际例子,这样踩分点一个不漏。
三、实操模拟题:别在基础流程上翻车
考官最常扣分的地方往往不是专业技巧,而是咨询基本流程的疏漏。去年技能考核时,有位考生在摄入性会谈时急着给建议,完全没做信息收集;还有个考生做放松训练时,忘记确认来访者的身体状态,这些都是要扣大分的硬伤。
救命锦囊:把咨询流程拆解成20个步骤写在便利贴上,每天对着镜子模拟三遍。特别注意三个致命点:初始访谈的框架设置、咨询目标的SMART原则、突发危机情况的应急预案。练到形成肌肉记忆,就算紧张到手抖也不会出错。
备考的同学们注意了,这三个题型占卷面60%以上分值,千万要拿出看家本事来攻克。平时练习时多找考友互相挑刺,把易错点记在手机备忘录里,上厕所排队的时候都能瞄两眼。考试说到底就是个熟练活儿,把这些坑都填平了,上岸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