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证避坑指南:这三点不达标直接淘汰

艾伟

艾伟

2025-05-23 10:14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关注

两年报考心理咨询师的人翻了3倍,但通过率却不足40%。作为从业8年的心理咨询师,我亲眼见过太多人因为不了解考核标准而白花钱。今天手把手教你避开三大雷区,尤其是对了一点,连培训机构都不会告诉你。

一、学历不够的别急着交钱

国家要求必须大专以上学历才能报考,但很多人被机构忽悠"特殊渠道操作"。去年我朋友小张高中毕业被某机构收了9800元,结果连考试资格都没拿到。记住,学信网可查的学历才是硬门槛,别信"内部关系"。

二、实操考核有隐藏评分项

笔试大家都懂,但实操考试藏着三个隐形扣分点:①咨询过程中看手机直接扣30分;②用专业术语装逼扣20分;③不会处理突发情绪直接不及格。去年考场就有人因为来访者突然痛哭而手足无措被淘汰。

三、培训时长要算清

正规机构要求必须修满192课时,但有些机构会把试听课、广告课算进去。有个学员报了某机构,结果发现真正有用的课程只有120课时,对了实操考试直接挂科。教大家个窍门:看课程表里有没有《危机干预》和《案例督导》这两个模块,没有的直接pass。

备考建议:每天花30分钟做角色扮演,用手机录下来回看。重点观察自己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这才是考官真正在意的细节。

心理咨询师证书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
心理咨询师证书挂靠真相:这些机构千万别选

心理咨询师证书挂靠真相:这些机构千万别选

一、证书挂靠的“灰色生意”到底有多火?

几年,心理咨询行业热度飙升,不少人想考个证傍身,但考完发现实际接单没那么简单。这时候,一些机构开始打广告:“证书闲置浪费?挂靠我们平台,躺着赚佣金!”听起来诱人,但里头的水可深了。

有个朋友去年花八千多考了证,被某机构忽悠说“挂靠一年返三千”。结果钱没见着,机构半年后跑路了,还差点因为挂靠信息泄露被冒用资质。这种例子真不是个例。

二、这些机构的套路,一眼就能识破

套路1:“百分百推荐客源,稳赚不赔”

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就是拿你的资质去签低价单。比如机构接个300元/小时的咨询,分到你手里可能就50块,还得担风险。

套路2:“零门槛,有证就行”

正规心理咨询需要长期培训和督导经验,但黑心机构只要证。客户出了问题,责任全推给你。去年就有同行因为挂靠机构接的纠纷单,被投诉到协会。

套路3:“先交押金再返款”

美其名曰“保障双方权益”,其实押金根本拿不回来。杭州一家机构被曝光时,上百人押金打了水漂,最多的交了2万。

三、怎么避开不靠谱的挂靠机构?

1. 查资质不如查口碑

别光看机构官网吹得多牛,直接问同行!本地心理从业者交流群、行业论坛里多打听。要是有人提到“扣钱拖款”“乱接单”,赶紧绕道。

2. 合同必须抠细节

佣金比例怎么算?责任划分谁承担?别信口头承诺。见过合同里写“平台有权使用证书信息”的,这种千万别签,分分钟把你的证拿去注册公司。

3. 警惕高价挂靠费

正规平台抽成一般在20%-30%,开口就要收你50%以上的,基本是坑。还有些按年收费的,说什么“帮你包装推广”,实际就是白嫖你的证。

四、实在想挂靠,记住这3条底线

第一,必须签纸质合同,电子协议不算数;

第二,拒绝交出证书原件,复印件要加水印;

第三,定期查挂靠记录,发现冒用立即报警。

说到底,证书挂靠就像租房,遇到二房东可能钱房两空。真心想做这行,不如踏实接个案积累经验。现在很多公益心理热线招人,虽然钱少,但能练手。那些承诺“挂靠轻松赚钱”的,十个里头九个半在挖坑等你跳。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

艾伟

心理咨询 | 创作者  IP属地:新疆
文章468
粉丝87
关注13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

特别推荐

作者影响力排行

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