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你离我远点”——回避型依恋
作者:李晴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2-07-06 11:47:52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成人依恋最初被分为三种大类型:安全型依恋,焦虑型和回避型。

  安全型:容易与人亲密,并安心的依赖和被依赖,不担心会被抛弃。焦虑型:渴望与人亲密,但总是发现、怀疑和恐惧另一半并不想达到同样的亲密,从而陷入强烈的焦虑不安。回避型:抗拒、恐惧与人亲密,无法真正依赖和被依赖,保持疏离,难以进行自我暴露。

  任何一种依恋类型都是人们在之前的经验中为了保护自己而形成的模式,依恋关系的最初模板来自于与父母的关系。回避型依恋往往是在幼时父母具有绝对的权威,他们被要求听话、优秀却又总是被父母拒绝、否定或者漠视。幼儿只能将强烈的情绪、脆弱和不安藏在心里,被迫独立和自我消化。回避型过小的、在他们体会到我最重要之前明白了自我的渺小,他们不再相信自己的价值,不敢依赖任何人,更不相信自己无条件的被爱。

  幼时的经验里父母的否定和漠视被幼儿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形成一套认知系统:人是可怕的,我不够优秀就不配得到爱,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这套行为模式和认知系统保护幼小无助的他们成长起来。因而,即使在成年后,他们依然使用这套曾保护他们无数次的安全模式。

  错误的认知让回避型依恋的人总是无法真正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他们无法真正依赖他人,也不习惯被依赖。

  对于回避型来说,保持随时可以抽离的状态,避免自己受伤害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独立性与自我价值感是其最看重的。回避型拒绝在亲密关系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即使内心很渴望去爱一个人,但因为怕太过受伤,而绝不愿意对伴侣完全敞开心扉。对回避型来说,完全的敞开意味着把保护自己的武器交给其他人,这件武器很有可能被用来伤害自己。回避型非常在意恋爱关系中的自主权,对于伴侣表现出的任何关于控制和约束的信号,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也就是为什么回避型的伴侣往往会抱怨回避太过疏离。

  回避意味着安全,意味着可以“活下去”,爱情的亲密让他们必须再次面对渺小的感觉,再次回到随时失控的幼时,随时可以被抛弃。他们把自己封锁在自己的城堡,一个人的世界才是熟悉的、完全可控的、不会受伤的。

  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拒之千里之外,会让我们对所有的人都保持疏离。幸运的是,依恋类型并非一成不变。

  每种依恋的形成,都是因为在过去的某个时刻,它保护了无助的你,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渐渐的不再像想象中需要它。

  每个回避型都可以做出改变,试着做自己的父母。你对待伴侣的方式实际上是无意识复刻了幼时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熟悉的方式或许是可观可控的,但那会让你和爱你的人的痛苦,不要让自己成为迫害者。回避型依恋的人完全可以向安全型转变,尝试信任自己,每个人都值得爱与被爱。

相关文章
  • 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
    话语权相信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不陌生。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各种新观念的泛滥,这样的话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频繁地挂在嘴上。不过只要你有一点点起码的勇气和诚实,相信你就会很轻易地承认,这句话很虚伪。
  • 一定要远离嫌弃你的人
    《白夜行》里有句话:“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 “回避型人格”该如何摆脱
    “没关系我不听他们说,我听你说”。
  • 自我指引型亲子关系
    自我指引型的孩子有独立的意识,他们自律、自群、自信,他们能够自己管好自己。
  • 如何认识你的恋人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最终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不但决定我们的所有行动,还影响着心理机制的选择、心理认知能力的程度与活动。
  • 亲爱的,请看着我的眼睛
    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人,那么就请你在和她/他约会的时候,多看看对方的眼睛。
  • 面带微笑的人,想拉近和你的距离
    你向对方微笑,对方通常也会对你报以微笑,即使你们双方的微笑都是假的,因为任何微笑都是可以传播的。
  • 女人要清楚依恋和依赖之间的区别
    依恋来自于对自己所爱的人的钟情,表现为一种彼此眷恋、相互牵挂的美好感情;依赖则是一切仰仗于别人,如在经济上生活上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以及在思想上不动脑筋对丈夫惟命是从。
  • 是什么让别人爱上你
    弗洛伊德说得很对,浪漫的爱情神秘莫测,将它抓进手里并变成电脑里的字节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 让任何人爱上你的秘方
    科学发现了“两性吸引”的本质在弗洛伊德对爱情问题进行深人研究之前,擅长分析的有识之士们已经达成共识,认为爱情是人类经验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