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对溺爱和娇惯的恐惧
作者:晨宇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2-12-15 08:00:02
心理学父母心头有一个魔咒: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所以,会对孩子严厉、过于严格,不敢满足孩子的正常要求,不敢让孩子撒娇,结果却压抑了孩子。如果能按照顺应心理的方式去养育,就可以大胆地去爱我们的宝贝,而且不用担心会溺爱和娇惯了孩子。

宠爱孩子的危害真的有那么大吗?

以前总认为不要宠孩子,否则会娇惯,看到不好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不断提醒他不要这样做。但孩子越大离我所期待的却越远,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孩子越来越反叛。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害怕宠爱孩子,生怕娇惯了他,于是便少了那份发自内心的欣赏,少了与孩子一起享受亲情的乐趣。学习了维尼老师的理念,以后我要好好和宝贝享受在一起的时光,不惧怕去适当地宠爱孩子,被爱浇灌的孩子会更幸福!20世纪80年代,各种媒体铺天盖地批判“小皇帝”现象,宣传溺爱的危害。经过一二十年的宣传,很多人对于溺爱、娇惯的危害印象深刻。现在,也许在上一辈人那里溺爱还存在,但“不要溺爱、娇惯孩子”的意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父母这里已经深人人心,溺爱的现象其实很少见了。现在的父母,即使有一些所谓的溺爱,也只是物质上宠爱,生活上包办,但全面纵容却是难以做到的。因为谁也不希望孩子表现不好,谁都会考虑孩子的未来,所以很难忍住不去管教孩子。

现在,大家看到孩子哭闹过多、爱发脾气、倔强、逆反,就以为是溺爱所致,其实恰恰相反,这些现象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父母管得太多,限制太多,不顺应孩子心理所致,与溺爱关系不大。和孩子闹别扭,就是教孩子和你闹别扭,就是逼迫孩子哭闹、倔强。

以前我就是怕娇惯了孩子,处处和孩子闹别扭,孩子越哭,越发脾气,我就越是不会满足她。所以孩子的脾气不好,别人都说是溺爱的结果。我宁愿他们说我不会爱孩子,不懂方式方法,却无论如何都不承认我是溺爱孩子,因为若是溺爱,我就不用和孩子闹别扭了。现在我知道该怎么爱孩子了。其实,顺应孩子心理,就是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样子。孩子得到了理解,就会理解别人,就会懂事,就会好商量了。以前怎么就是不懂呢?

我曾以为顺应就是溺爱。儿子小的时候,我很强势,总觉得不能溺爱孩子,有时候还故意不满足孩子或者延迟满足,甚至经常打骂孩子。我常常和孩子较着劲,无形中教会了孩子和我们较劲。有了女儿后,接触了维尼老师的理念,对女儿和儿子开始顺应、理解,孩子们也变得懂事了。

现在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溺爱孩子,而是对于溺爱、娇惯的恐惧。警惕溺爱是对的,不过,倒洗澡水,却连孩子也泼出去了。溺爱、娇惯固然不好,但有的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严厉,压抑孩子。这样做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内心得不到充足的关怀和温暖,感到压抑、痛苦,不但破坏了亲子关系,而且可能埋下了心理问题的祸根。

相关文章
  • 有恐惧感或者会习惯性地低估自己
    即使这件事看上去再细小,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通常不分层次地进行思考,持有非黑即白的是非观。
  • 心理恐惧症好治吗
    心理恐惧症好治吗,这是很多有心理恐惧症的人群的疑问,或是身边有此症状的人群想问的。心理恐惧症是受到恐怖场面的刺激而引起的极度神经质的反应。
  • 克服小孩喝夜奶的恐惧心理
    我们已经帮助斯潘塞克服了恐惧心理,但仅仅是在白天。我们还没有解决他在夜里产生的其他问题。
  •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
    “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感觉不错,但这和溺爱纵容的区别在哪里呢?是否也会造成孩子的自私任性、以个人为中心,不听管教,受不了批评和挫折呢?”
  • 恐惧是一种基础感情,产生于大脑的杏仁体里
    恐惧是一种基础感情,产生于大脑的杏仁体里。杏仁体的运作速度极快,脱离于我们的意识。
  • 真正对孩子好的父母,都是懂得放手的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说:“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东西,常常会导致伤害,而且越是爱越容易造成伤害。”
  • 改变习惯性思维,对孩子少发火
    很多父母可能心存疑惑:我每次都是“想也没想就发火了”,事件和情绪为之间的认知,怎么没有觉察啊?
  • 婚姻中的管和爱
    家庭生活中,有些妻子一定会无中生有将事情变大。她还会因为忙碌而头疼病发作,甚至失眠。只有一切都掌控在手中时,她才安心。倘若是接到别人的邀请,她一定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这在她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 如何让宝宝得到劝慰和放松
    无论哄劝哪一种类型的宝宝,在使用摇晃的方式时,你都应该按水平方向前后摇晃。
  • 爱要把握尺寸才能绽放光彩
    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的一个沉没成本效应,就是说当一个人为这段感情,或者为这个人付出过多的时候,因为沉没成本他反而会更加在意这个人。无论我们在亲情上还是爱情上面,我们都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