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心理咨询师培训,这3类人千万别碰

李子勋

李子勋

2025-04-18 12:49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关注

不少朋友私信问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事,我发现大家有个共同误区——总觉得"能报名就能学"。在天津考察了15家机构后,我摸着良心说句大实话,听心教育的培训确实专业,但真不是谁都适合!特别是以下三类人,

第一类,"刷证专业户"。有个宝妈拿着5本资格证来咨询,说想给孩子做心理辅导。这种把培训当集邮的心态最危险,心理咨询师需要200小时以上的实践督导,不是靠证书堆出来的。

第二类,"急功近利型"。上个月遇到个想转行的程序员,开口就问"学完能接多少单"。心理咨询行业需要3-5年沉淀期,前期投入远大于回报,急着赚钱的趁早打消念头。

第三类,"自我疗愈派"。有位抑郁症康复期学员哭着报名,说想自我救赎。这种心情能理解,但培训过程会涉及大量负面案例,没完全康复的人容易二次受伤。

那什么样的适合学?观察了听心3期学员,发现这三类人最出彩,教师群体(自带沟通优势)、社区工作者(有实战场景)、30+转行者(人生阅历丰富)。他们的共同点是愿意花2-3年深耕,把咨询当终身职业而非短期跳板。

现在市面培训鱼龙混杂,教大家三招辨真伪,看督导课时(低于100小时的pass)、查实习资源(没有合作机构的慎选)、问往期学员(存活率低于30%的要警惕)。听心之所以靠谱,就因为他们的"721培养模式"——70%案例实操+20%督导+10%理论,完全对标三甲医院心理科培养标准。

心理咨询师年入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
心理咨询师年入30万?听听从业5年的真心话

心理咨询师年入30万?听听从业5年的真心话

刷手机时总能看到"心理咨询师轻松年入30万"的广告,配上阳光房、下午茶的精致画面,看得人心里直痒痒。作为一个在圈子里摸爬滚打了5年的从业者,今天就跟童鞋们儿掏心窝子聊聊这个行业的真实状况。

一、行业里的"贫富差距"比想象中大

刚入行那会儿在社区心理服务站,每月到手四千出头。有次接待来访者,人家听说我的收入后脱口而出,"你们不是按小时收好几百吗?"这话说得我哭笑不得。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咨询师,月入七八千是常态,和资深同行聊天才知道,真正能稳定月入两万的,要么是开了个人工作室接高价个案,要么同时在做培训、写专栏。

去年参加行业交流会,发现头部咨询师的收入构成挺有意思。有位前辈上午在高校带研究生,下午接2个企业EAP服务,晚上还开直播答疑,这样拼下来才能碰到30万的门槛。但这样的人十个指头数得过来,更多同行都在默默积累个案经验。

二、时薪背后的隐藏成本

看起来500元/小时的咨询费很诱人,但机构要抽走四到六成。自己接个案的话,要承担场地租金、督导费用这些固定支出。上个月给新入行的同事算过账,每周接15个咨询,扣除督导费、培训费、房租水电,实际到手的可能还不到一半。

这行特别吃经验,督导费就是笔不小的开支。我每月至少要花2000元请资深老师督导,遇到复杂案例还要加钱。书架上的专业书籍没断过,去年光买书和参加线下工作坊就花了小一万。有同行开玩笑说,我们赚的钱对了都花在让自己更会赚钱上了。

三、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端这碗饭

见过不少冲着高薪入行的年轻人,对了都转行了。这工作需要极强的共情能力,但又要保持专业界限。有次连续接待了三个抑郁个案,下班后整个人像被掏空,坐在车里发呆半小时才缓过来。能坚持下来的同行,多少都带着点理想主义情怀。

现在自媒体给行业带来新机会,但也没想象中容易。认识个同行做心理科普短视频,前三个月根本接不到个案咨询,后来调整内容方向才慢慢好转。想要线上引流,得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网感,这对习惯了传统工作模式的咨询师是个新课题。

现在每次看到新人问"做心理咨询师能暴富吗",我都会把真实情况摊开来说。这行确实有人能年入30万,但需要持续投入5-8年时间沉淀,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坐在咨询室里听故事很治愈,但背后的付出远比外界看到的要多得多。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询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