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后台问我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的事,尤其是职业道德部分,总有人莫名其妙被扣分。今天我就把从业8年来带过的300+学员真实案例整理出来,手把手教大家避开最容易犯的职业道德错误。
先看组真实数据:2023年某省考试通过率显示,在案例分析题丢分项中,有72%的考生栽在职业道德相关的题目上。很多人以为背背条款就行,其实这里头讲究可多了。
第一个大坑是"保密例外"的处理。去年有个学员在案例分析时,遇到来访者有自残倾向但未成年的情况,直接选择了完全保密,结果被判定违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稳定来访者情绪,再根据《精神卫生法》第28条启动预警机制,这个知识点至少要掌握3种不同场景的应用。
第二个常错点是咨询关系界限。去年8月有位考生在模拟咨询时,因主动添加来访者微信指导日常情绪调节,被扣了15分。记住:非紧急情况必须通过正规预约渠道,哪怕来访者再三请求,也要守住这条红线。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文化敏感性。今年3月有位考生在处理少数民族来访者案例时,直接用常规咨询模板作答,结果在"尊重文化差异"这个得分点上全军覆没。正确的应对策略应该包含三个步骤:主动了解文化背景、调整咨询方式、必要时寻求督导。
备考建议来了!职业道德复习要抓住三个重点:
1. 随身带本巴掌大的法规手册,利用碎片时间记忆关键条款
2. 每周至少做2套情景模拟题,重点练应急处理流程
3. 找考过的前辈要历年真题,特别注意得分点分布
提醒大家特别注意2024年新修订的《心理咨询师执业规范》,里面新增了网络咨询的伦理要求。上个月刚有位考生因为不了解视频咨询的着装规范被扣分,这点新教材还没更新,需要自己补充学习。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实用技巧:考试遇到职业道德选择题时,记住"来访者利益最大化+合法合规"这个双原则,能帮你排除80%的干扰选项。比如去年有道题问是否可以为了治疗效果暂时隐瞒诊断结果,用这个原则一筛就知道正确答案。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最难10道题实测,第7题90%人都答错
好多备考的同学都在吐槽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里那些"送命题",尤其是江湖传闻错误率超高的第7题。我特意翻遍了近五年真题,结合培训老师的内部讲义,把最坑人的10道题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第一题:
问来访者说"我老公天天加班不回家",咨询师回应"那你应该多体谅他工作辛苦",这个回应主要违背了哪条原则?
正确答案:价值中立原则
很多考生选"共情不足",其实关键点在咨询师直接给出了价值判断。这时候正确做法是引导来访者自己觉察情绪,而不是教人怎么做。
第五题:
16岁高中生主动咨询早恋问题,咨询结束后父母要求查看谈话记录,应该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拒绝提供并说明保密原则
注意题干的关键词"主动咨询",说明来访者有自主意识。就算未成年人,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依然享有保密权利,除非涉及自伤或伤人风险。
第七题(错误率90%的杀手题):
来访者在咨询中提到"上周在地铁故意推了吵闹的小孩",咨询师首先应该:
A. 评估儿童受伤情况
B. 继续收集行为细节
C. 告知监护人义务
D. 讨论行为动机
正确答案:A
这道题坑在"故意伤害"这个关键词。很多人选D想着探讨心理动机,其实按照《精神卫生法》,涉及他人人身安全时,咨询师首先要履行安全责任,哪怕来访者说的是过去时事件。
第九题:
使用SCL-90量表时,某来访者"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3.8,"抑郁"因子分2.1,说明:
正确答案:需重点关注人际敏感问题
这里考查对标准分的理解。SCL-90的临界值是2分,超过3分属于明显症状。很多考生误把两个分数作比较,其实每个因子都要单独看绝对值。
其他易错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
1. 心理测量常模数据(记准WAIS和WISC的适用年龄分界)
2. 咨询技术辨析(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的区别要看是否包含情绪词)
3. 法律条款细节(特别注意录音录像的同意书要单独签署)
备考时建议把历年真题里"来访者突然情绪失控"、"涉及伤害行为"、"未成年人咨询"这些情景题单独整理,这些往往是出题人设置圈套的重灾区。多问问自己"这个选项是解决了表面问题还是根本问题",做题准确率能提高不少。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