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教案怎么写?这五个坑千万别踩,附详细案例模板

李晴

李晴

2025-05-07 14:50  留光心田热门创作者
+关注

收到不少新手咨询师的私信:"每次设计教案都像在开盲盒,学员反馈总是不理想怎么办?"作为从业八年的心理咨询培训师,今天手把手教你避开教案设计的常见误区,附赠我压箱底的案例模板。

第一坑:理论堆砌症

很多新手喜欢把弗洛伊德、荣格的理论都塞进教案,结果学员听得云里雾雾。上周有个学员的教案里光专业术语就用了78个,学员反馈"像听天书"。建议每节课重点讲透1-2个核心概念,用生活场景举例说明。

第二坑:案例脱节症

某机构的婚姻咨询教案还在用90年代的婆媳矛盾案例,现在的学员更需要处理的是"周末夫妻"、"云养娃"等新现象。去年我给某平台设计的教案中,增加了"视频咨询中的微表情捕捉"实操模块,完课率直接提升40%。

第三坑:互动缺失症

千万别做"PPT朗读者"!我在设计青少年咨询教案时,会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学员两两搭档,一个扮演沉迷手游的初中生,一个扮演咨询师。现场演练+即时反馈,效果比单纯讲课好三倍。

第四坑:时间失控症

见过最夸张的教案,理论部分占了90分钟课时,实操只剩10分钟。我的经验是采用"20分钟理论+30分钟演练+10分钟个人觉得"的黄金比例。比如认知行为疗法课程,先用动画短片讲解ABC理论,接着让学员用身边事例做情绪日记练习。

第五坑:评估形式化症

别再只用选择题考核了!我在教案收尾会设计"咨询情景通关测试":给学员一个突发案例(如来访者突然情绪崩溃),要求现场处理并说明理论依据。去年用这个方式考核,学员的实际咨询能力合格率提高了65%。

附:万能教案模板(以焦虑情绪管理为例)

1. 导入:播放地铁焦虑症短视频(5min)

2. 理论:讲解焦虑产生的生理机制(配3D动画演示)(15min)

3. 实操:呼吸训练+认知重构练习(30min)

4. 案例:处理考试焦虑的六个步骤(分组讨论)(20min)

5. 作业:记录本周三次焦虑体验及应对方式(微信小程序提交)

心理咨询师必备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b
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十种课堂互动技巧

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十种课堂互动技巧

☆一、用好提问法,别让问题“冷场”☆

提问是互动的基础,但问题不能太“教科书”。比如问“你觉得情绪管理重要吗?”学员大概率只会点头。换成开放式提问:“如果用一个画面描述你的情绪状态,会是什么?”立马能激发联想。

提问后留足思考时间,别急着给答案。偶尔穿插举手投票或小纸条匿名反馈,让内向的学员也能表达观点。

☆二、分组讨论,小团队更有安全感☆

大课堂里直接点名容易让人紧张,分小组(3-5人)讨论能降低压力。比如抛出案例:“同事总否定你的方案,你会怎么应对?”让小组内部先交换看法,再派代表分享。

关键点在于:给明确的任务和时间限制(比如5分钟),避免讨论跑偏;结束后简单复盘,提炼共性问题。

☆三、角色扮演,把理论“演”出来☆

比如教“共情沟通”时,让学员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抱怨的来访者,另一人用不同回应方式练习。演完立刻反馈:“刚才哪种回应让你感觉被理解?”

注意提前设定好情景和边界,避免涉及隐私;演完后引导学员跳出角色,避免代入过深。

☆四、案例贴近生活,拒绝“假大空”☆

讲理论时,用真实生活案例代入。比如讲焦虑情绪,可以举“明天要上台演讲,今晚失眠”的场景,让学员分享自己的应对经验。

案例要具体,避免模糊描述;如果学员不愿暴露自身经历,可以用“我有个朋友……”的句式保护隐私。

☆五、游戏互动,轻松破冰☆

比如“情绪猜猜看”:一人用表情或动作表演情绪词,其他人猜。游戏后顺势讨论:“为什么同一个表情会有不同摸透?”

选择简单、耗时短的游戏,重点不在输赢,而是通过游戏引出知识点。

☆六、即时反馈,抓住课堂“闪光点”☆

学员发言后,及时用“你提到的XX点很有意思”给予肯定,再深入追问:“为什么你会这么想?”让TA感到被重视。

避免笼统夸“很好”,而是具体指出有价值的部分,比如:“你刚刚用‘像被绳子捆住’描述压力,这个比喻很形象。”

☆七、巧用道具,让抽象概念变具体☆

比如用不同颜色的气球代表情绪,让学员选一个颜色描述当前心情;或用便签纸写下烦恼,集体贴到“压力树”上,再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道具要简单易操作,最好能和课程主题挂钩,避免为了用而用。

☆八、留白艺术,给沉默一点空间☆

互动不是填满每一分钟。抛出问题后,适当沉默10秒,给学员组织语言的时间。

有些学员需要思考后再表达,耐心等待比急着打断更有助于深度参与。

☆九、接住“意外回答”,化被动为主动☆

课堂难免有学员提出冷门观点或质疑。比如有人问:“心理咨询不就是灌鸡汤吗?”不必强行反驳,可以反问:“你觉得什么样的方式不算鸡汤?”把问题抛回给全体,变成讨论素材。

☆十、课后小任务,让互动延续☆

比如结束时让学员在卡片上写“本周想实践的一个沟通技巧”,下次课随机抽几张分享进展。任务要简单、可量化,比如“每天记录3件开心的小事”。

互动没有固定公式,核心是“把人当人看”——尊重不同性格,灵活调整方法。课堂氛围好了,知识自然能“流”进心里。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