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25 年前,两位数的储蓄率是美国的常规水平,1994 年,储蓄率还保持在将近 5%。但是 2006 年,美国的储蓄率变为负增长--比如说-1%。美国人不但不储蓄了,而且他们花的比挣的还要多。欧洲人比美国人要好得多,他们的平均储蓄率是20%,日本人是25%,中
国人是 50%。美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认为,原因之一是美国人已经被过度消费的恶习打败。例如,我们回顾一下用来安身和存放家当的房子,看看壁橱的尺寸:就拿我们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房子来说,它建于1890 年,根本就没有壁橱。20世纪 70年代盖的房子,壁橱稍大一些,大概能放得下一个奶酪火锅,一盒八轨道录音带,还有几件迪斯科舞裙。但是,如今的壁橱可就大不一样了。广告上说的“房间式壁橱”并非夸张,一个成人进去走上几步也没有问题。而且,不管这些壁橱多宽多大,美国人总有办法把它们塞满,里面各种各样的东西可以一直堆到壁橱门口。
另一个原因是(问题的另一个侧面)近些年信用卡消费额的爆炸性增长。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拥有6张信用卡(仅2005年,美国各家信用卡公司就寄出了60亿份直接推销信用卡的信件)。可怕的是,每个家庭使用信用卡的平均消费额约为9000美元;并且每 10个家庭中有7个都是将信用卡额度花在了诸如食品、日用品和衣服一类的基本消费上。
因此,如果美国人像过去,或者像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学会储蓄,把钱放一点儿到饼干筒里,有些东西等买得起时再买,不是更明智吗?为什么当我们应该把工资的一部分存起来的时候却不去存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少买些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发挥昔日良好的自制能力?
中国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说,“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两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大多数人都明白。但实际上,我们一边保证要储蓄防老,一边却把钱花在度假上;我们发誓要节食,但是点心车一推过来,我们就招架不住诱惑;我们决定要定时检测胆固
醇,也和医院预约过了,但到时候又没有去。
因为受到短暂冲动的影响而偏离长远目标,我们失去了多少呢?不参加体检、不去锻炼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有多大呢?忘记了自己“多储蓄,少消费”的誓言又使我们减少了多少财富呢?在与拖沓恶习的斗争中,为什么我们一再打败仗呢?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