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心理咨询师考证热度飙升,但很多人在第一步就踩了大坑。上周刚帮闺蜜退了1万8的培训费,她差点被无良机构忽悠着报了名。今天咱们就唠点大实话,哪些人压根不适合考这个证,怎么选机构才不会当冤大头。
第一类人是冲着"轻松兼职月入过万"来的。网上那些广告图把心理咨询师包装成喝咖啡聊天就能赚钱的职业,实际上新手咨询师前三年基本在贴钱做公益咨询。我认识的正经科班出身的咨询师,前两年光培训投入就超5万块。
第二类是单纯想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考证培训教的是咨询技术,不是心理治疗。就像学医的不给自己做手术一样,有严重心理困扰的朋友建议先找专业医院就诊。
选机构要盯死三个硬指标:首先要看授权资质,中科院心理所颁发的证书目前市场认可度最高;其次看课程设置,正规机构必须包含300课时以上的系统培训;对了看实习安排,没有线下实操训练的机构可以直接pass。去年有个学员图便宜报了1999的网课班,结果连基础的面谈技巧都没练过。
备考方面有个小窍门:把发展心理学和咨询伦理这两门课重点吃透,这两部分占考试比重超过40%。建议每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考前两个月开始刷真题,错题要记录到专门的笔记本上反复看。
我强调一点今年报名的朋友,考试新增了危机干预的实操考核。上周去考点踩点时发现,新配置了单向玻璃观察室,考官会现场出模拟案例考察应变能力。建议提前找同伴做角色扮演练习,注意微表情管理和提问话术。

心理咨询师证书到底值不值得考?听听从业5年的真实收入
☆一、行业现状:别光看“高大上”,先看清现实☆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师的印象还停留在影视剧里——坐在高档办公室,一小时收费上千,聊聊天就能轻松赚钱。但实际上,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远没这么“光鲜”。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咨询师,可能一个月接不到10个线下个案;一线城市竞争激烈,新手起步也难。
不过,这几年大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确实高了。尤其是年轻人,愿意花钱做情感咨询、职场压力疏导。但需求增长的同时,行业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也很明显。
☆二、真实收入:有人月入3万,有人倒贴钱☆
先说我的情况吧。前两年全职做心理咨询,主要靠线下咨询和机构合作,一个月收入大概8k-1.2万。后来转线上平台,加上接企业培训、写心理科普文章,收入涨到2万左右。但这是熬了5年的结果,前期基本在“用爱发电”。
行业里收入差距特别大:
一线城市资深咨询师:有稳定客源的,月入3万以上不难;
新手或兼职咨询师:多数人月收入在3k-6k,甚至要靠其他工作补贴;
线上平台接单:每小时80-200元,但平台抽成高,实际到手可能只有一半。
还有个扎心真相:很多咨询师赚的不是咨询费,而是靠培训、卖课、带货(比如心理书籍、课程)。单纯靠咨询赚钱的,要么是行业大牛,要么有稳定的医院或学校资源。
☆三、考证到底有没有用?别被机构忽悠了☆
现在市面上各种心理咨询师证书,中科院的、人社部的、某学会的……价格从3千到1万不等。我的建议是:证书是敲门砖,但不是金饭碗。
有用的一面:
1. 入行必备:大部分正规机构招聘要求持证;
2. 系统学习基础:比如普通心理学、咨询技巧,对新手算是个入门;
3. 增加信任度:客户看到证书,至少觉得你“专业”。
坑爹的一面:
1. 证书≠能力:考试通过率高,但实操经验为零的人照样接不了个案;
2. 机构套路多:有些机构吹“包就业”“高薪兼职”,实际是拉你买更贵的培训课;
3. 政策变化快:国家早就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现在考的都是“培训证书”。
所以,如果你纯粹为了赚钱考证,大概率会失望。但如果是真心想学点知识,或者已经有教育、医疗相关背景,想转行,那可以试试。
☆四、什么样的人适合干这行?先问自己3个问题☆
1. 能不能忍受前期的“穷”? 前两年可能连房租都赚不回来;
2. 有没有持续学习的耐心? 每年要花几千块参加培训、督导;
3. 情绪消化能力够不够强? 每天接收负能量,自己心态不能崩。
我见过太多人考完证就放弃,因为现实和想象差距太大。这行需要长期积累口碑,还要有营销自己的能力(比如做自媒体、维护客户关系)。
☆五、给想入行的人一点大实话☆
1. 别盲目考证:先去公益机构做志愿者,或者旁听几节咨询课,看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
2. 选对平台:新手优先考虑医院心理科、学校心理咨询室,积累经验比赚钱重要;
3. 结合自身优势:比如你擅长亲子关系,就专攻家庭教育方向;有医学背景,可以专注心理疾病辅助治疗。
说一千,道一万提一嘴收入:这行赚大钱的人有,但要么天赋异禀,要么资源逆天。普通人想稳定月入过万,至少熬3年。如果看完这些你还想试试,那就脚踏实地,一步步来。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