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慢慢变老的自己:专业医生给你的57个实用身心提醒
爱上慢慢变老的自己:专业医生给你的57个实用身心提醒

作者:中国台湾]刘秀枝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29
¥:28.60 ¥:39.80
书籍详情

编辑推荐:

57岁那年,她得了乳癌,原本忙于工作的她领悟到应该活在当下,享受人生,做好随时离开都不遗憾的准备。  59岁退休,她列了丰富的“待办清单”:继续发掘自己的潜能,写博客分享生活,上KTV畅快心情,当义工拓展视野,更经常与朋友相伴,激荡活力。  顶着满头耀眼银丝,有人问她,为何不染发?  她说:“为何要染发?我只是老了。”  朋友对退休生活忧心忡忡……  她说:“退休只是从职场退下,并不是从生活退休。”  如何预防痴呆症?  她说:“有效又不花钱的方法,就是多动脑。”  年纪大了老是上医院,真麻烦!  她说:“只要懂得方法,就能聪明挂号、从容看诊、安心用药!”  看着爸妈变得更老,好感伤……  她说:“陪父母走过衰老到疾病之路,是我们生命的*完成。”  一个人怕寂寞?  她与好友相约:“让我们一起变老!” 年纪大了,大小毛病渐渐找上门  ●器官会耗损,但幸好是一个一个发生,让人不会措手不及。  ●认知反应会减退,但岁月的磨练反而使智慧更加圆熟。  ●记忆会变差,但只要多动脑,记忆力照样不输年轻人。  这是你的“第二人生”,请多对自己好一点  ●小孩会“长大”,大人会“变老”,这是人生全新阶段的开始。  ●无病时保健,有病则就医,不求没病没痛,而是给身心*爱护。  ●多与家人相处、朋友作伴,并预先列好退休后的“待办清单”。 

内容简介:

身为老年痴呆症专家的刘秀枝医师过去照顾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不料自己退休后也成了银发病人,由起初难以置信到如今安然接受。在书中,她分享了自己迎向老年的真实感触和独到观察。针对老年人的心灵、保健、疾病与就医指南,给予读者实用的57个提醒,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精彩!

作者简介:

刘秀枝    前台北荣总神经内科主任、阳明大学神经学科教授,老年痴呆症领域专家。  她自荣总“退而不休”,担任阳明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神经学科兼任教授级临床教师、台北荣总特约医师。在医学领域上继续致力于推广民众了解老年痴呆症,正视老年痴呆症对于患者、照顾者乃至于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于《联合报》“元气周报”专栏和《康健》杂志专栏撰文,均获得热烈反响。与王培宁医师合著《假如我得了痴呆症》一书,更获得台湾地区卫生部门颁发的“优良健康读物推介奖”。  而在生活上,她过得甚至比年轻时还要忙碌、精彩。她认为有了心理准备,对于老年就不会惊慌,懂得接受随之而来的身心变化。她不但自己身体力行,更致力于将这样的观念推广给大众。  另著有《聪明活到一百岁》 《多动脑,不会老》 《当父母变老──关心痴呆症、中风及其他神经疾病》等书,并与王培宁医师合著《别等痴呆上身》一书。  博客【JOY笔记】:www.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目 录:

【推荐序】贵人的心声 【阳明大学教授】戚谨文 【自序】当神经科医师变成候诊室的银发病人 Chapter 1真幸运!到了有资格老化的年纪癌病送给我的礼物 乳癌复发虚惊一场的省思 夹心世代的「三明治」儿女 拥抱慢慢变老的自己 在渐渐中,我们对疾病与老去释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后呢? 妈妈的焦虑 掌握九大祕诀,聪明地快乐退休 互相取暖的后中年儿女 当我们一起变老 爱管闲事的阿姨们 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一个人也可以吃西餐 等你若老,你就知道 乐观性格远离疾病王国 变老有失有得,日落才见彩霞 Chapter 2真健康!给身体所需的适当关照常休闲、多动脑,可以防失智 老年人上网好处多 膝盖让我学会谦卑健行要多准备几颗糖 我得了带状疱疹 我不是突然变老,只是不染发失掉的味觉令人回味 认真看待高血压 八招防癌保健康 疼痛千万不要忍 一次只做一件事 是用恼过度,非用脑过度 更年期会让记忆变差吗?疼惜她,每晚为她倒一小杯红酒 Chapter 3真关怀!尽心陪伴长者走一程当父母变老 父母给儿女好的礼物 孝顺是美德,也是责任孝容易,顺从难?老年人并不是都一样 小病不断,大病比较不易得老人家的三个D,千万要小心那些说不出口的疼痛年纪渐大,如何睡个好觉?如果有一天,突然听不见…… 手抖是可以治疗的 躁动不安的日落症候群 善意,让迷路的失智长辈回家 除夕的愿望 老太太的眼眶红了 让我们随时珍惜说再见 Chapter 4真安心!银发族上医院放轻松老人家生病该看哪一科? 中风的诊断不简单 看诊关──网络挂号并不难 候诊、陪诊都大有学问 看病时,病人也有责任 请问您吃什么药? 九大要点,让老人家吃对药 小心!用药学问多探病必知三部曲:我来,我看,我走 看他,还是不看? 今夜我一人

前 言:

贵人的心声  我们一出生就逐渐变老,老到底是什么意思?人一辈子都在学习,而从一出生开始见到每一件东西都很兴奋,树上的一朵花,天空的一片云,快速驶过的一辆汽车,如果是我们从来没看过的,就每样事都很新鲜。年纪小的时候,好像总有看不完的新鲜事,随着年龄逐渐增长,经验也愈来愈丰富,能让我们感到新鲜的事也愈来愈少。其实老很可能是心理要比生理来得快,不过也有些人是生理比心理衰老得快。  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的上一代很多是家族住在一起,可是现在的家庭多半是小家庭,很少有年轻人和父母一起居住,所以现在的人比较没有机会享受家中有宝的幸福感觉。多年前有一位同事父亲过世,在安排葬仪的事项时,没想到有一位他的年轻学生对礼节一清二楚,一问之下才知道那位学生家中的长者过世不久,所以他年纪虽小,却比他的老师对这件事经验更丰富。经验的分享其实是一种艺术,我们常听人家说倚老卖老,这也就是说年长者因为经验丰富,在与年轻者分享经验的时候,不自觉地就露出了「我比你懂」的态度。也正因为这样,长者很重要的经验,可能因为傲慢的态度而让年轻人不愿意接受。年纪大了,关心的人其实是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子女及儿孙辈。我们常常看到阿公、阿嬷忍不住会碎碎唸,一下子是儿子哪里没做好、女儿又让他担心、孙子功课不好等等。其实老人家是在关心儿孙,可是说出来的话往往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阿公、阿嬷要关心儿孙,但是不需要为他们担心。  刘秀枝主任和我在医院中同事非常多年,我们因为一起做研究经常有机会互动,而变成了好朋友。刘秀枝主任沟通的能力非常强,她是失智症的专家,当她还在医院当一般神经内科主任的时候,就因为照顾病人非常仔细而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赖。我们都知道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更需要医生有耐心听病人叙述病情。有一回,我岳父在家族聚餐的时候,晚上喝了点酒,结果脚抬不起来拖着走路,我第二天就帮我岳父挂了刘秀枝主任的号,请她看看我岳父的脚是怎么回事。因为岳父话匣子一打开就会从很早以前开始说他的故事,那天我岳父一进刘主任的门诊,坐下来后,我就开始跟刘主任说我岳父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刘主任等我讲了两句后,很客气地跟我说:「戚老师,请你让你岳父自己叙述他的病情好吗?」结果我岳父真的从十年前开始讲到他前一天晚上脚是如何的不舒服。经由这件事,我深刻地了解刘主任对病人的关心,她不但有爱心,还有耐心。很多时候病人的亲身感受与叙述病情,不是照顾他的家人能够说得出来的。也唯有听病人亲自叙述,医师才能够精准地了解病情,对症下药。  刘主任行医多年,对病患与家属观察得巨细靡遗,而这些素材也成了她写医学相关散文的材料。刘主任写文章时,很少人云亦云,只要人家提供一个想法或者是一个新的知识,她一定会去做详尽的资料搜寻,然后引经据典地写出她对主轴观念的分析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她还能深入浅出地让一般民众都能接受与了解。刘主任的文章都是经过她的同事先读过以后,给她提供建议,供她参考修正。这也是为什么她的文章能受到这么多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很多医生是某种疾病的专家,可是医生也会生病,医生生病时变成病人也是要找专家诊治。刘主任得过乳癌,她自己是医生,发现乳癌后立刻找了医院的同事,乳癌专家帮她进行手术。这位外科医生也是刘主任的大学同学,其手术经验的丰富与细心照料病人的态度是有口皆碑的。一般来说,医生生病多半会自己搜集相关的信息,然后与自己的主治医师商讨如何做治疗。而刘主任是神经内科的专家,她得到乳癌后决定做一个好的病人,也就是完完全全地相信她的主治医师,因为主治医师是乳癌的权威,所以主治医师说要做什么手术,开刀后要做什么样的治疗,刘主任二话不说全部照办。这个相信的态度,是目前的医疗环境中病人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一个人生命当中,由年轻到年老,都经历过非常多的事。年轻的时候,因为得到的不多,所以汲汲营营奋发向上,勤奋地工作,努力地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等年纪渐长以后,经验多了,该得到的也都得到了,这个时候就要有不抓取、不保留的态度。刘主任退休以后曾在阳明山国家公园当过三年的解说志工,尚未退休时没有时间可以做这件事,退休后当解说志工不但可以服务游客,更能增长自己的见闻并且锻鍊自己的身体,真是一举数得。当志工其实是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学习,因为当志工要能看见别人的需要,愿意付出,当志工是不求回报的,而在当志工的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与本身所获得的能力就是的报酬。这也充分印证了「心中无缺是富,被人需要是爱」的说法。  刘主任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因为她的推荐,让我及家人有机会参加自我成长的课程,学会改变自己,更重要的是和人真心分享与互动。在过去几年中,要感谢刘主任不但经常邀约好友聚会谈心,更常常分享她的文章,让我有机会进入她的内心世界,也因为她的导览,让我对老化的过程有更深刻的体验。这本书精采之处只有您读了才能体会,希望透过这本书,刘主任也可以成为您生命中的贵人。【阳明大学教授】戚谨文自序当神经科医师变成候诊室的银发病人  回想三十年前,我开始注意到台湾人口逐渐老化,神经退化性疾病会愈来愈多,预期阿兹海默症对社会的冲击与日俱增;转眼间,自己也踏入了银发世界,眼看着由研究者转变为被研究的对象了。  年纪大了,各种器官逐渐退化,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膝盖卡卡,也可能出现三高,及中风、心脏病或癌症等慢性病。幸好,医药科技进步神速,许多病症都能迎刃而解。例如以前开白内障还需住院,现在只要门诊手术;植牙蔚为风潮;膝关节置换手术愈来愈巧;冠状动脉血管支架的置放愈来愈纯熟;许多癌症可以缓解甚至治愈等等。因此,很多老年人虽然有几种慢性病,也动过大手术,但看起来气色好,无病容,且活力十足。  就像一辆车子,虽然定期保养,零件难免会出问题,需要送修。因此,走入老年,无病时健身,有病则就医,不求完全没有病痛,而是让身心处在的功能状态,好好过生活。这不仅倚仗精进的医药,更要靠自己从年轻时就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清淡饮食、运动健行、培养兴趣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更要持之以恒,维护健康老本。  战后婴儿潮(一九四六─一九六四年出生)是得天独厚的一群,他们出生在台湾经济起飞的年代,普遍接受教育,只要努力工作,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且大都有照顾年迈父母的经验,作为自己将来老年的借镜。前段生的婴儿潮已步入老年,形成老人照顾老人的特殊现象。不过,因为有了心理准备,对于老年就不会惊慌,懂得接受随着老年而来的身心变化,知道保健养生,维持兴趣,多与家人相处,并思考将来的退休安排或事业的第二春。  至于已进入老年的人,经过人生的转折起落,看尽世间百态,更懂得身心健康才能享受人生的下半场。一位七十岁的朋友,身体勇健,形容他目前的快乐人生有「四打」,分别是打球(高尔夫球)、打牌、打坐和打计算机,当然,他年轻时也曾很奋斗,才能不虞生计。人老了,对自己要好一点,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如和朋友结伴出国旅游等。该花的钱不要省,不要想年纪这么大了,就舍不得花一大笔钱去植牙或装假牙,结果使得食物无法好好咀嚼,不仅不能感受美味,也可能因进食不够,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  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老,因此我们应该感恩,且珍惜当下,因为现在就是好的时刻,以后只会愈来愈老,体力愈来愈差。有位八十岁的朋友提到他一定要去参加医学院的同学会,感叹「参加一次少一次」,但也许换个想法为「参加一次赚一次」,会更快乐。  进入银发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就像小孩「长」大,大人「长」老,英文的「growing old」中就有把老当作一种成长的过程的意涵。老了,也许脸上长了皱纹,多了老人斑,筋骨僵硬,动作迟缓,但也长了智慧,多了圆熟,随缘自在,也较能包容,并且只要外表不邋遢,自会展现优雅,焕发出成熟光彩。  处于婴儿潮前段生的我,不仅行医时大部分的病人是老年人,变成银发族后,体验到器官老化,也经历了疾病上身,由诊间的医师变为候诊室的病人,由客观的观察到主观的感受,由难以置信自己变老到安然接受,连在《康健》杂志的专栏名称,也由当年的「中年儿女」改成今日的「逆龄时代」。经由宝瓶文化朱亚君总编辑的催生和丁慧玮编辑的推动,把我多年来发表在《康健》、《联合报》「元气周报」和其他书报的,有关老年的生理变化、心理调适和疾病上身的文章,汇整成册,其中有我逐渐步入老年的感触、观察和自我期许,与读者们分享,希望有所助益,并共勉之。  多年来,我的每篇文章在发表之前都经王培宁医师、李佩诗和林幸慧小姐的用心润饰,更承蒙《康健》杂志李瑟社长、黄惠如总编辑和蔡菁华资深执编,以及「元气周报」康锦卿主编和王郁婷主编的鼓励和帮忙,让我写作不懈,在此一并致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