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并不是监督孩子
作者:刘潇繁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2-10-08 12:48:02
心理学这样的父母,他们坚持一生“陪”在孩于身边,一年一月一天一时也不缺席。当孩子与其他人一起玩的时候,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怎么玩;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他们给孩子扇扇子;孩子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他们一定要开着孩子的房门;他们为孩子定时,什么时间该起床,什么时间该上学,什么时间该睡觉.在他们的“陪伴”下,父母在陪伴孩子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却仍事与感违。为什么?因为陪伴并不是监视,孩子们不需要监工。陪伴应该是一种善解人意的行为,监视却是一种无视孩子自由与独立的行为。同时,陪伴也不是时间和行动上的同步一致,而是心火上的一种契合。父母要体会孩子对陪伴的需求,掌握陪伴的度。父亲的陪伴不能缺席,很多孩子都有体会,相较于母亲,父亲对自己的陪伴总是少一些。

父亲的缺席,也是造成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的主要原因。明智的父亲不会只将自己定位于家里的“经济支柱”,只知道挣钱养家;明智的父亲也不会将自己定位于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只知道俯视孩子。父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不同于母亲的作用,他们影响孩子的做事方式,他们影响孩子的品行修养。因此,父亲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将孩子导向正确的成长方向。做父母的头脑当中根据经验或固有的思维方式认定的好东西,其实在关键时刻对孩子们来说不一定真正是最好的,因此人们若想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在关键时刻打破自己的心理束缚。

人们总是认为,走别人走过的路会方便很多,引用别人说过的经典语录会增强自身的说服力,笔直的大路一定比迁回曲折的小路,更容易到达目的地。而正是这样的心理,使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本该推陈出新的情况下丢掉了大好的时机,使自己一生都在重复别人走过的道路而碌碌无为。生活中,原本看似第一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父母已经取得过的成功做法,不一定是绝对成功的做法。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个思路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客观、冷静地分析事情,敢于打破常规。用心去陪伴成长,而不是监督和要求。

相关文章
  •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都不如用心的陪伴
    美国作家诺埃尔说得好: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最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关心和爱。
  • 最好的陪伴是问候
    很多人应该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把工作家庭,而想要抽出一些自己的时间来做一些事情真的很难。尤其对于自己的父母我们的陪伴就更少了,其实最好的陪伴是问候,并不是说日日在父母面前。
  • 成熟的婚姻关系,陪伴最重要
    杨澜曾说:“婚姻的纽带,就是在你身体虚弱的时候,你的伴侣可以托起你的下巴,照顾着你的身体,陪伴着你,照顾你的生活。”
  • 快乐成长需要爱,父母陪伴最温暖
    多问问孩子一天的情况,吃饭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其次是要陪孩于一起做事。
  • 向孩子说不是智慧
    找准孩子需求,用好暗示的力量。在心理学上,它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他人的暗示和评价将引导某人朝着他人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 家庭教育的三个阶段:陪伴、教练、尊重
    “每个人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 孩子到底是应该乖还是不乖
    我们的教育不就是让孩子变得听话吗?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变乖,变听话。父母要注意了,小孩子乖不是问题,乖到没有主见就要小心了,我们的教育不是要让孩子变得听话,而是要独立懂事。守规矩。
  • 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
  • 孩子自制力不是管教出来的
    很多父母在管数孩子时,都会陷人一种矛盾中。孩子的行为有时候虽然自私,却是天真的流路,如果我们硬要去管教,教孩子学会文明的 行为方式,似平就是在磨灭他们的自我意识。
  • 家长要教孩子,但不要求孩子
    “给孩子的爱,多少都不嫌多,但没有底线的妥协,过多的爱,则会影响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