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主要从情志、饮食、起居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护,以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达到治本的效果。
1..情志调护:中医认为人的精神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当人受到外界刺激或情绪波动时,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失调,从而产生各种症状,如失眠多梦,烦躁易怒,悲伤欲哭,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甚至出现幻觉妄想,惊厥抽搐,狂躁症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情志病。
对于这些病症,中医在临床中常用疏肝理气,解郁安神的方法来治疗,如柴胡疏肝汤,四逆散,逍遥散,丹桅逍遥散等。另外还有用中药泡脚,针灸,按摩等方法,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2.食养: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如果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寒热失宜,则会导致脾胃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所以,对于一些因饮食不当引起的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痛,腹胀,腹泻,便秘,厌食,呕吐,恶心,反酸,嗳气,呃逆,口臭,口腔溃疡,舌苔厚腻等症状,都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来进行调理。常用的方法有:山药粥,山楂粥,萝卜粥,生姜红糖水,白术,砂仁,麦芽,陈皮煎水,大麦饮子,茯苓饼,八珍糕,健脾消积丸等等。
3.起居调护:俗话说:"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可见养生保健的重要性。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够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还能使身体保持最佳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比如,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久坐少动,都会引起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从而导致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腰膝酸软,心悸,胸闷,盗汗,遗精,早泄,阳痿等症状。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