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心理的养育模式
作者:晨宇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2-11-28 23:45:22
心理学容易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学会顺应心理的教育模式,就是考虑孩子的感受,懂得孩子的心理规律,学会顺应孩子,这样孩子会更合作。比如先顺应孩子的要求,再和孩子约定、建立规则,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先顺应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再和孩子商量,会更容易沟通;交流时先理解和肯定孩子,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沟通会更顺畅;先接纳、顺应孩子的现状,之后再慢慢想办法解决问题;先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再提出要求,孩子会更合作……

先顺应,再教育,这就是以退为进--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反而会更容易实现教育的目标。而且少了冲突、痛苦,有利于当下的幸福,也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看到“顺应心理”这几个字,可能会引起一些父母的疑惑:顺应心理是什

么都顺着孩子吗?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放任自流吗?这自然是不可能、不可行的,先顺应是为了更好地教育。面对孩子提要求时,我有一个方法:先说“好”,再说“不”。意思是先满

足、答应孩子的要求,同时和孩子商量,形成一个约定、规则,对孩子的要求有所限制。因为先顺应了孩子的要求,所以孩子往往愿意接受这个规则。

和孩子沟通时,我们不要一开始就批评、说教,那样孩子会觉得厌烦,可能感到堵得慌,或者认为和父母说事情很烦,逐渐会拒绝沟通。相反,如果先理解和肯定孩子(顺应心理),孩子会觉得开心、畅快,之后再提出建议,他会更容易接受,也觉得和父母交流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愿意沟通。

当孩子有些逆反的时候,先放低要求,降低标准,闭上嘴,更多地顺应孩子。慢慢孩子会觉得父母不是那么令人反感,与父母相处不再那么不偷快,逐渐地关系就好了,之后再去适当地、有艺术地管,他可能就会更愿意接受。

面对孩子的问题,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顺应心理的规律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比如,孩子学习时有些烦躁,如果继续下去可能会烦躁较长时间,不妨先休息一下,转移注意力,可能几分钟后孩子就平静下来,再接着学习,效率更高,这就是顺应情绪的规律。

孩子对于学习缺乏信心,那么可以通过体验成功和进步的感觉树立信心。比如,总体的名次提高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从一门功课甚至一个章节做起,通过父母的帮助让孩子取得进步,这样积累得多了,信心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如果孩子不愿意听我们的道理,可以运用行为疗法--让孩子体验行为的结果,通过结果来说服孩子。比如,孩子早上上学磨蹭,不抓紧时间,那么与其不停地催孩子,不如在简单提醒几次之后让他体验迟到的结果,可能孩子自然就做出调整了。

顺应心理也意味着父母要学会遇事跟孩子商量,适当妥协,不要太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要太较真,尤其在那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上。即使感觉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合理,也可以让他去体验结果,一方面对孩子是一种锻炼,另一方面如果证明父母的意见是合理的,孩子也会逐渐信任父母。

顺应心理,孩子会更合作。合作,看起来与“听话”有些相似,但是又有所不同。“听话”强调顺从,与传统文化中的孝顺一致,潜台词是:孩子应顺从父母。我是家长,所做的也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孩子就该听我的。可惜,现

在的孩子会说:凭什么呀?

而“合作”认为亲子之间是平等的,所以孩子并不是天经地义地要顺从父

母,如果想赢得孩子的合作,那么需要学会顺应孩子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可以。

顺应心理,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相关文章
  • 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联动
    为孩子创造一个让他不会对人生产生错误认识的环境,就显得很重要。成长期间,孩子的本力和抵抗能力是重要元素,同等重要的还有他的社会地位以及教育他的那个人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 理解、接纳、尊重的教育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过,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
  • 顺应是为了更好地教育
    先适当满足,之后再和孩子形成一个约定或者规则。
  •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
    “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感觉不错,但这和溺爱纵容的区别在哪里呢?是否也会造成孩子的自私任性、以个人为中心,不听管教,受不了批评和挫折呢?”
  • 顺应心理让女儿乖巧懂事
    梅子女士在孩子一岁左右时学习我的博客,用顺应孩子心理的方法去育儿这并没有让孩子骄横、娇惯,反而很乖巧、懂事。
  • 亲子相处模式简析
    年龄小的孩子可不管地面脏不脏,围观的人多不多,躺地上打液,手脚并用,声泪俱下。这是在给父母一些颜色看。
  • 顺应心理也是一种淡定、灵活的心态
    顺应心理的教育理念,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父母需要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才能去落实相关的理念和方法。
  • 孩子自控能力的教养方式
    我们已经知道孩子缺乏忍耐力是因为他习惯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懂得这样一件事:还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的事情。
  • 婚姻的相处模式在儿童时期就已注定
    如果一个孩于在没有朋友、孤孤单单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不会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在他看来,他是世界上服重要的人,他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
  • 顺应孩子,让我和孩子关系更好了
    女儿最喜欢我接她放学时能给她带一点零食,她说每次放学后都好饿,希望有点东西先垫一下肚子,然后再回家吃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