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接纳、尊重的教育模式
作者:晨宇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2-12-13 22:16:22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过,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简单来说,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会更好地成长。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正在努力中。以前孩子拉小提琴的时候,我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孩子特别逆反。有一天,我开始按他的想法来,不再总是在旁边不停地告诉他哪里错了,而是让他自己拉,也不再指定非要拉老师要求的曲子,只是多鼓励他,为他喝彩,孩子拉完后反而会过来征求我的意见。过了几天,儿子跟我说:“妈妈,今天还按昨天那样练琴。”就这样,孩子反而喜欢练琴了。

不过,理解、接纳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如何理解孩子,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理解之后才能接纳,后续章节我们会讨论如何理解孩子的各种问题。

学会尊重孩子,是很多父母需要学会的功课。但是,尊重孩子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按照孩子的意见来,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好中庸之道。

在重要的事情上一开始还是需要父母做决定的,但是要多和孩子商量,听取他的意见;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逐渐多让他做决定;而在不太重要的事情上,可以早日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是孩子会享受到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觉二是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经历,有助于成长。

比如中考志愿或者专业选择等问题,孩子一般来说并不能深入了解各类高中和各种职业的情况,如果完全由孩子来做决定往往是不负责任的。所以,父母一般需要参与意见。但是家长可能也不太清楚,所以需要早早去做调查研究。充分地了解情况。之后再和孩子讨论,听取他的意见和想法,一起多商量,最后达成一致。这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反复地讨论。

很多问题是复杂的,需要配套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孩子提出了一个想法,不想练琴了,那么应该尊重吗?此时首先接纳孩子的现状,去寻找孩子不想练琴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兴趣,或者觉得太难,也可能老师不适合……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培养兴趣,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之后孩子可能自然想继续练了。如果经过这样的尝试、努力,孩子还是讨厌练琴,或者证明他在这方面并不擅长,那么尊重孩子的意见,放弃也是可以的。

孩子需要适当地管和限制,但是如果限制太多,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或者管得、干涉得太多,不停地纠正,那么就像被捆住了手脚,孩子会感觉难受,容易烦躁、发脾气。几岁的孩子就会反感过多的管教和限制,到了青春岁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即使你的态度是温和的,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压抑,可能会让孩子有窒息的感觉。

相关文章
  • 顺应心理的养育模式
    压抑容易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学会顺应心理的教育模式,就是考虑孩子的感受,懂得孩子的心理规律,学会顺应孩子,这样孩子会更合作。
  • 家庭教育的三个阶段:陪伴、教练、尊重
    “每个人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 最好的家庭教育从尊重孩子开始
    《小王子》里说:“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跌入低谷,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 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联动
    为孩子创造一个让他不会对人生产生错误认识的环境,就显得很重要。成长期间,孩子的本力和抵抗能力是重要元素,同等重要的还有他的社会地位以及教育他的那个人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 失败的家庭教育:孩子越来越不尊重父母
    作家莫言曾说过:“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 理解、尊重之后,我和孩子都开心了
    初次做父母,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也许无意中一直在压抑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一些痛苦,出现了不少问题。
  • 以诚相待,你才会获得别人的理解与尊重
    富兰克林说,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与人交往,无需太多弯弯绕绕。你要相信,坦诚就是沟通的最好语言,它有着化繁为简的力量。直击核心,快速获得他人信任,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 父母也要学会接纳自己
    我曾被“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这句话压得透不过气,内疚自责,然而孩子的问题依然存在,我情绪失控的情况屡屡发生,都抑郁得快出问题了。
  • 亲子相处模式简析
    年龄小的孩子可不管地面脏不脏,围观的人多不多,躺地上打液,手脚并用,声泪俱下。这是在给父母一些颜色看。
  • 最好的婚姻,彼此尊重
    “好的夫妻关系从来不是完美的,而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互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