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心理让女儿乖巧懂事
作者:晨宇 来源:留光心田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2-12-12 08:00:01
心理学女士在孩子一岁左右时学习我的博客,用顺应孩子心理的方法去育儿这并没有让孩子骄横、娇惯,反而很乖巧、懂事。

维尼老师:您好!自读您的文章开始,我从很多具体的小事、细节受到了启发,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1.六字真言的妙处

“很正常,没什么”不仅在育儿时让我的情绪平和,在老人那里也用上了。当初因为两代人教育方法的不同,出现过好多不愉快,我心急憋屈得慌。后来想到老师的六字真言,忽然明白老人的很多做法也是“很正常,没什么”的,也要像对孩子一样理解、宽容。心情豁然开朗,就不再憋屈,轻松多了。

2.顺其自然

孩子有几天中午睡觉相当折腾,不乖乖睡,连续三天我受不了,就强硬地抱着她睡。她拼命打挺,我就抱着她不让她动,结果她哭一会儿就睡着了,"效果”看似很好。此时我想起了维尼老师说的:睡觉可以顺其自然,为什么要为了这点小事而让孩子哭着入睡呢?天哪,我这是在干吗呀!后来我改变了态度,自己躺着睡,然后告诉宝宝,你想看书就看吧,妈妈先睡,看完自己过来睡哟,宝宝开心地接受了。看了一会儿《不一样的卡梅拉》,就过来叫“妈妈”,一躺下马上就入睡了。看着她睡得甜美的样子,心里很是安慰。

3.独立、自理

宝宝在一岁多时就能完全独立吃完饭。可有几天她撒娇要我喂,当时我想说自己的事自己干,后来想起老师说过,让孩子撒撒娇、喂喂又何妨?我就微笑着答应了,孩子也很享受,也没有因此更多地依赖我。

4.关于情绪

有几天我自己非常烦。那几天不知是宝宝感受到了我的烦,还是她感冒了不舒服,她变得有情绪,特别“不乖”。后来我想,其实她没有错,这几天本来就不舒服,还受到我的影响,有情绪很正常,而不是故意来折磨我的。理解了,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就平静了。

5.先说好,再说不

晚上带孩子去超市,来到了玩具区,孩子很喜欢那个推着走会叫的公鸡刚刚玩得起劲时,婆婆说去另一边买汤圆,于是我叫她放回去,她说:“不不不,不要呀。”我以前可能会粗暴地抢下来放回去,然后等她在地上哭累了就平静地过去叫她:“宝宝哭够了吗,我们回家吧。”但我想起了维尼老师说的--先说好,再说不。我去理解她,毕竟人家正在兴头上嘛。于是我和她商量再数十下就不玩了,她点头说好。当我数到十时,她还在玩。过了一会儿,她不好意思地给我,其实她内心十分不舍得,做了个“对不起”的姿势。于是我微笑地接过来说,没事,你还是很讲信用的,谢谢你。

再分享个反面例子吧,我家婆婆限制孩子,这也不给宝宝动,那也不给宝宝动;我正好相反,这也让宝宝自己去试试,那也叫她研究一下。结果只要婆婆不给宝宝动的,宝宝一定要动。而实在是危险不能动的,只要我一说,她就不动了,还会去告诉别人这很危险。这就是尊重、放手、放心的产物!

现在大家都觉得我的孩子懂事、聪明、乖巧,从不给我添乱子。说起来很奇妙,顺应心理的育儿方法并没有让孩子自私蛮横,反而很懂事,真是让人高兴啊。

相关文章
  • 顺应心理的养育模式
    压抑容易造成太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学会顺应心理的教育模式,就是考虑孩子的感受,懂得孩子的心理规律,学会顺应孩子,这样孩子会更合作。
  • 孩子到底是应该乖还是不乖
    我们的教育不就是让孩子变得听话吗?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变乖,变听话。父母要注意了,小孩子乖不是问题,乖到没有主见就要小心了,我们的教育不是要让孩子变得听话,而是要独立懂事。守规矩。
  •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
    “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感觉不错,但这和溺爱纵容的区别在哪里呢?是否也会造成孩子的自私任性、以个人为中心,不听管教,受不了批评和挫折呢?”
  • 顺应孩子,让我和孩子关系更好了
    女儿最喜欢我接她放学时能给她带一点零食,她说每次放学后都好饿,希望有点东西先垫一下肚子,然后再回家吃晚餐。
  • 越乖的孩子,长大其实越让人操心
    有句话说:“你剪断了他的翅膀,却想让他飞翔。”
  • 顺应心理也是一种淡定、灵活的心态
    顺应心理的教育理念,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父母需要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才能去落实相关的理念和方法。
  • 正确处理“心情”与“事情”之间分寸的技巧
    我们假设你在公司里受到了他人(比如说自己的上司)的欺负,让你既愤怒又痛苦,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找他本人讲理?还是四处找人讲理?
  • 顺应是为了更好地教育
    先适当满足,之后再和孩子形成一个约定或者规则。
  • 巧妙颠倒黑白,应对尴尬问题
    记者总是非常擅长给名人们制造麻烦,许多名人都曾面对过记者的刁钻提问,如果应对不慎,就会使自己的形象大受影响。
  • 早期育儿心理学
    人们对孩子提出了超过其能力的要求,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羞愧不已的感受:更过分的是,有些人故意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